
为期两天的东盟-世界经济论坛在本周三(6月1日)于吉隆坡开幕,包括马来西亚,柬埔寨,越南和印度尼西亚在内的多个东盟国家领导人将出席此次会议。
今年官方的重要议题包括经济增长,贸易,数字创新,基础设施和性别权利等。但对于一个多数人都要依靠农业收入的地区,食品安全和气候挑战的议题却缺席了。
IHS环球透视亚太首席经济学家比斯瓦斯(Rajiv Biswas)在一封邮件中对外媒表示,东盟-世界经济论坛的议程不包括处理东南亚干旱的影响,干旱问题需要在东盟部长级会议上得到解决以刺激东盟政策响应。
路透社报道称,厄尔尼诺现象已经在该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热浪和水源短缺,气温也超过了40摄氏度。气候的异常给东盟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泰国和越南的大米产量都大幅下滑,今年以来已经有大约230000公顷的水稻绝收。国际谷物协会预计东南亚的干旱将使今年全球的大米储量从2015年的4.79亿吨下滑9%到4.73亿吨。
上周世界人权峰会的一次非正式会议上,东盟国家的部长们承诺将就干旱的情况进行彻底的调查以想出解决方案和预防措施。
但类似比斯瓦斯的经济学家们辩称东盟国家政府需要给予政策响应以更高的优先级来减轻将来的干旱造成的影响。
国际水稻研究所总干事莫瑞尔(Matthew Morell)称,由于气候变化会威胁到资源安全性和可用性,因此人们不能忽视对解决这一问题的研究而进行的投资。
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莫瑞尔说从2010年到2015年,多数对于水稻研究的资助来自于非东盟地区的西方国家,东盟国家应当通过加大对农业研发的资金支持来抓住机会以驱动下一次的绿色革命并守护其自身未来的食品
需要。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研究者们在上周的一份报告中警告说,政策制定者们也应关注于刺激农业生产力。
这份报告表示,东盟地区共约有耕地6900万公顷,其中4400万公顷土地上种植的是类似橡胶和棕榈油的半永久作物,但总的来说,东盟国家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12公顷,为全世界最低水平。
报告中称,使用转基因作物能帮助政府减少食物净进口,更为自给自足。报告的作者们引用来自国际农业生物技术组织的数据称,从1995年到2014年,1800万使用了生物技术作物的小农的收入和利润平均上涨了68%。
这份报告还说诸如农业综合企业这样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之间日益增加的合作同样也是必需的,合作能帮助小农做大做强。这些合作可以在国际组织,公司,政府部门和东盟秘书处之间以企业社会责任项目开头,并在随后变为强有力的业务合作。
针对东盟国家的农民因干旱导致的猖獗的自杀问题,比斯瓦斯还警告称,通过农业保险使农民的收入免受干旱带来的影响同样是必需的。
令人欣慰的是,该地区被称为“东盟经济一体化”的雄心勃勃的经济整合项目预计将给食品安全的解决方案提供新的潜力。
在上周发表的一份报告中,非营利智库Asian Sustainability的主管尤因( Jackson Ewing)解释称,“东盟经济一体化”的成功之处在于该项目能创建可持续的食物体系,并通过最佳实践的合作,改善研究以及创立允许东盟国家更好地发展自身自然资产的贸易联系来减轻环境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