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榴弹还是原子弹?
多年来,投资者对中国的累计债务规模的担心持续升温。新兴市场国家总体债务平均水平达GDP的175%,中国非金融机构债务快速膨胀,远超该数字。
问题是:这样的情况能持续多久?
令人坐立难安的是:没有人知道。
如果中国的债务炸弹被引爆,每一种猜测都将成为可能。Kyle Bass 称其损失可能是美国次贷危机的5倍之多,而穆迪则认为中国政府会扮演好“爆破专家”的角色顺利解决该问题。
在下面的图表中,估算了中国的债务炸弹规模、爆炸力并对可能的导火线做出猜测。

中国债务炸弹:爆炸力
麦肯锡根据2014年第二季度的数据在2015年初就对中国的债务做出了一个广为人知的推测,他们认为中国债务规模为GDP的282%,相比2007年上涨幅度达158%。
自此之后,许多信誉良好的机构纷纷追踪后续发展并作出估计。
往低里说,2016年1月高盛称中国2015年债务规模达GDP的216%。(数月之后,高盛在另外一份报告中称2016年中国债务规模接近GDP的270%)
往高里说,麦格理集团( Macquarie)分析师 Viktor Shvets称中国债务规模达35万亿美元,将近是GDP的350%。
任何的推测都有可能是事实。中国官方数据并无太大参考价值,而且影子银行迅速发展壮大使得预测变得极为复杂。
炸弹原材料
总债务由多个部分组成,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银行贷款、住房贷款等。
在中国,公司债务呈爆炸式增长。麦肯锡称,作为一个新兴市场,中国公司债务占GDP的比例远超过美国、加拿大、韩国或者是德国。
标普数据显示,中国公司债务占GDP比例从2008年的98%上升到160%。美国则为70%。
中国央行对此问题的忧虑不起其他人少。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3月20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称:“借贷杠杆率跟GDP的比重,特别是企业部门借贷比例占GDP的比重过高。”
周小川还提到,高杠杆率更可能导致宏观经济风险。
拆除炸弹
如果说有什么会成为债务炸弹的导火索的话,那么毫无疑问是不良贷款。
不良贷款是指借款人未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或者已有迹象表明借款人不可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而形成的贷款。
据中国官方数据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约为1.7%,整体呈良性。但是独立研究机构估计值更高。
乐观的分析师仅将个位数提高,而悲观的分析师则认为不良贷款范围在15%—21%。IMF称中国暴露在风险之下的贷款占商业贷款总规模的15.5%。
同样的,要想拆除炸弹,也要先从不良贷款开始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