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最大的叫车软件公司滴滴出行从不掩饰他对苹果公司的欣赏。该公司的官方名称小桔科技就是表现之一。来到公司北京总部的参观者会听到这样一个故事,公司创始人程维称曾经看着一家苹果专卖店的Logo想道“如果我做不了苹果,那我可以做桔子。”
这样的欣赏之情看来成为了双向的:上周苹果向滴滴投资10亿美元,是该公司为数不多的投资中最大的一笔。
对于有1530亿美元净现金的公司来说这笔交易的支出并不算特别大,但是对于过去回避将现金投向初创企业的苹果来说这是一个非同寻常之举。与其他的大型科技公司如谷歌和英特尔不同,苹果没有活跃的风险投资举动,它的传统是孵化国内新理念。
对滴滴的投资还表明苹果在中国面临的挑战正在增加,尤其是在中国在世界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正在提升的情况下。有分析师称,这将对苹果将业务从iPhone延伸到服务领域的的努力产生广泛的影响。
多年来,中国对iPhone来说是最关键的需求来源,而多数发达国家市场如美国市场已接近饱和。但是今年一季度情况出现了戏剧性的反转,中国销售量暴跌26%,受次影响苹果十多年来首次出现营收下滑。
当前中国政府对外国科技企业的监管越来越严格,这个令人失望的销售数据对这家美国公司来说是一个最新的噩耗。
根据今年出台的关于管理互联网内容新规则,苹果的电影及图书服务已经被叫停。本月,苹果在一起针对中国公司在皮包及饰品上使用“iPhone”的商标权诉讼中败诉。苹果与中国监管层缠斗已久。
投资大亨卡尔·伊坎(Carl Icahn)曾经是苹果最大的股东,他指出苹果在中国面临的挑战是他决定将手头所有股份出售的关键原因。在法庭判决结果出来的第二天他在接受美国CNBC采访时称北京可能会“介入并使得苹果在那儿很难被销售”。

(科技企业在租车行业的投资情况)
苹果希望借由与中国的独角兽公司结成联盟来获得一些收益。滴滴总裁柳青在周五(5月13日)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中国的政策制定者越来开放,这为我们开展各方面合作互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苹果对于滴滴的投资是该公司第一次公开披露的对交通运输行业公司的投资,该项投资使得这家中国企业的固执达到250亿美元,表明苹果的目光超越了硬件方面投向了服务方面。
2014年苹果以30亿美元的对价收购耳机及音乐服务公司?Beats Electronics,紧接着2015年苹果推出Apple Music流媒体服务。

(苹果销售量年化增长率:%)
同时苹果一直在进行一项神秘的汽车项目,但是公司从未公开承认过这一点。最近苹果收购了一些小型初创企业,这些企业掌握着一些智能汽车方面的技术。
周五记者在采访中问到苹果和滴滴会不会超越汽车共享领域,进一步合作开发智能汽车或是无人驾驶汽车的问题时,柳青并没有直接回答。她说,“我们相信我们会在产品方面、技术方面以及其他层面给双方带来利益。”
关于苹果与滴滴的合作柳青并没有详谈,但是据她称产品融合、市场影响、大数据是可能的合作领域。
英国权威咨询公司CCS Insight分析师Geoff Blaber称该项投资是“增加服务多样性以及学习汽车市场此阶段正在发生什么。”他还补充道,随着苹果进入服务领域它需要更好的理解当地市场,滴滴可以就此提供帮助。
滴滴与打车软件公司包括印度的Ola,东南亚的GrabTaxi 和美国的Lyft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来对抗Uber,该公司是滴滴最大的竞争对手。
苹果的投资解决了滴滴的燃眉之急,滴滴与Uber与中国的易到用车和神舟专车的补贴战消耗了大量的现金流。本轮融资滴滴总共获得超过20亿美元的投资,包括苹果的投资。截至目前滴滴总计已获得60亿美元的融资。
Uber首席执行官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称他在苹果公告的那天才了解到这笔交易的信息,即使两家公司在一起工作。特拉维斯·卡兰尼克称,“我们与苹果公司有合作关系,我们此前已经展开多项合作而且还将继续合作推动行业发展。对此我们觉得很兴奋。”

(苹果营业收入年化增长率:%)
对苹果来说,对滴滴的单笔投资不足以使他所面临的挑战一夜之间消失,尤其还涉及到隐私问题。
北京迈博瑞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Mark Natkin称在中国苹果“在硬件之外的多项服务当然还会继续面临多重压力”,对许多外国科技企业来说隐私一个棘手的问题,他还补充道“如果你不想让政府接触到你的数据那么在这里你讲无法开展业务”。
同时,滴滴也面临着政治挑战,北京方面准备推出关于汽车共享的新的监管要求,这将从根本上重塑其业务。去年十月相关草案已经提出,目前正在进行修订,外界认为这是政府内部创新派及保守派的一场较量。
滴滴的投资者还包括互联网巨头腾讯及阿里巴巴,这些科技巨头以及政府部门的博弈还在进行,目前尚未达成平衡。
但是中国汽车共享市场的竞争还在继续。滴滴称目前本轮融资还在进行中,但尚未公布其他投资者的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