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中国的问题,该问的不是会不会发生,而是什么时候发生。
当全球金融危机来袭的时候,中国政府放松银根的做法是正确的,但问题在于,当经济危机过去之后,政府没有开始收紧银根。过去两年,中国信贷的增长速度与2008年之后的两年相似。
在过去的10年间,中国债务占GDP的总额已经从150%飙升到了260%,祸不单行的是,中国经济增速在去年已经降到四分之一世纪以来最低点。中国也不能逃脱增速减缓的魔咒。
过去的两年间,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翻了一倍,官方的数据显示坏账率已经达到了5.5%,真实的数据可能更高。中国正在创造越来越多的贷款,但收获的却是越来越少的经济增长:现在中国生产1元的新增GDP平均4元新增贷款,在危机之前,只需要1元。在政府的默许之下,债务的水平还会继续攀升,或许会维持几年,但肯定长久不了。
信贷一旦开始紧缩,资产价格和实体经济才会受到巨大的冲击,这可不是开玩笑的。没错,中国没有背负什么外债,事实上是净债权人,但国内的社会融资才是问题的根源,如此巨大的社会融资规模,一旦开始崩溃,带来的冲击是难以估量的。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银行业,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银行业,整个行业所持有的资产相当于全球40%的GDP。
股市,中国的股市,即使在经历了去年的崩盘之后,还是拥有6万亿美元的市值;
债市,中国的债市是世界上增长第三快的,规模大约有7.5万亿美元
外汇,去年夏天,人民币仅仅贬值2%就让全球的股市遭受股灾,如果有更多的风吹草动,情况还会进一步恶化;
中国的经济稍微减速就让全球的大宗商品出口国日子难过越来,如果中国出现硬着陆,全世界受益于中国需求的国家的日子将会难上加难。
支柱,支柱
一些人对于中国一向保持乐观,他们的态度主要有两大支柱:
1.在过去30多年的改革中,中国政府一旦发现了问题的来源,就能够用各种手段将其解决。
2.中国政府控制着金融系统,而且会给它们足够的时间来处理。
但这两大支柱似乎有崩塌之势。
中国政府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降低
中国政府对于局势的掌控开始减弱,仅在去年一年,中国政府为了拯救股市就投入了2000亿美元;银行的坏账规模达到650亿美元;金融诈骗至少让投资者损失了200亿美元;6000亿美元的资本流出中国。为了刺激增长,中国重新开始让房市泡沫越来,而债务的增长速度是经济增长的两倍。
中国政府的掌控力度也在降低
与此同时,中国对于金融的掌控力度似乎也在减小。监管之外的借贷在快速增长,“影子资产”在过去三年的平均年增长速度超过了30%。理论上,影子银行分化了社会投资的渠道,并且分散了传统银行所承担的风险,但实际上,影子银行和传统银行之间并没有一样清晰的界限。
这造成了两方面的风险:
其一,银行的损失可能高于预期。银行为了更高的利润,可能会将一些风险贷款归类为投资以躲避监管。影子贷款与传统贷款的比值已经从2012年的的4%上升到现在的16%。
其二,流动性。银行越来越依赖“理财产品”来吸引客户,为了将客户的短期储蓄转化为长期,它们付出了更多的利息。多年以来,中国银行的贷款总额被严格限定在储蓄基础的75%以下,为的就是银行能够有足够多的现金储备。但现在银行的贷款总额已经接近100%,未来完全可能出现突然的现金不足。
中国的问题,该来的总是会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