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个星期以前曾有媒体报道,广州的一家餐厅取消了他们的机器人员工,因为从实际情况来看,利用机器人服务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在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商店负责人决意不再“雇佣”他们。
曾几何时,有许多评论家纷纷表示,中国未来许多工作将被机器人代替。但从目前的情形来看,我们可能还过于乐观。但是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工作效率的提高,其中之一就是鼓励应用机器人劳动大军。
在2016年3月16日,政府公布的最新五年工作计划中就明确表示,未来准备划拨专项资金支持机械和机器人行业发展与升级,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各式各样的创新示范园区,鼓励中国公司开始生产更多的机器人,争取在建国100周年时期超过德国、日本和美国。
由人工转向机器人可能颠覆中国社会。但无法回避的问题在于,中国巨大的劳动人口可能因此失业。政府目前还无暇顾及这些,还在积极拥抱机器人革命浪潮的到来。
中国正在建造一支由机器人组成的劳动力大军
在上海的一家工厂里面,15个工人正目不转睛的盯着机器人工作。相关负责人表示,机器人节省了劳动力,加快了效率,但是对于机器人的维护非常困难,并且机器人不具有常人所拥有的灵活性,呆板的程序设定不能准确无误的完成工作任务。
但尽管有各式各样的困难和问题,对于机器人的应用和推动自动化进程无法避免。因为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不再廉价,越南和泰国的人力成本比中国越来越有优势,推行工业升级势在必行。
相关工厂负责人表示,当前的形势非常清楚,工厂实业要么实行自动化生产,要么将被淘汰出市场。
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很大部分要归因于制造业的繁荣,吸纳了将近1亿人口。在中国,低端工厂能生产绝大部分商品,并且劳动力的价格非常低廉。但是近些年,中国的制造业引擎开始停滞,人均工资不断增长,中国的外贸出口也陷入困境。
自动化的出现似乎提供了一个充满诱惑力的技术解决方案。
但目前为止,中国的机器人步伐推广的还甚为缓慢。在韩国每1000个工人里面有478个机器人,日本为315,美国为164,但是中国这一数字只有36。
大力推广机器人使用,还能孵化出新兴产业,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强国家的竞争能力。但事实证明,大规模引入机器人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还需要更为成熟的技术和时间让市场更为接受。
另外一方面需要考虑的是,机器人应用造成的大规模的失业问题。曾有记者在某低端工厂调查发现,由于机器人的出现,大量工人无事可做。工厂的负责人表示,这些工人或许会回到家乡,在饭店、农场或者服务行业重新找到工作,但是对其中某些人来说生活可能会陷入困境。
所以中国目前的问题在于既要保证产业竞争力提升,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也要制定相适应的政策,避免发生大规模的失业潮。在新常态的经济下,如何取舍,中国决策层需要谨慎加以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