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通财经APP讯——
囧闻第273期:
新的一周又开始了,在周末期间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大事:全球各主要国家领导人在之前经历了各种各种吵吵嚷嚷,相互推诿了很久之后,终于同意在事关全球气候问题的巴黎协定上签字。史无前例地有175个国家的代表同意在这份协议上签字,表明无论如何,全世界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还是达成了空前的共识。
虽然说之前对于人类活动是否会造成气候变化或者说这样的气候变化会不会造成严重的难以想象的后果这个问题上面科学界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定论,但是在一种心理压力的紧迫刺激下,大家终于还是决定同意了接下来这个方案。那这个协议的目的是什么呢?归根到底就是那各国采取措施减排温室气体,来防止说因为地球气温升高导致海平面上升过快,以至于淹没沿海低洼地区造成的严重后果。这个问其实是老生常谈,全世界这个问题要从上个世纪开始讲到现在,差不多讲了几十年到现在才有一个共识。
其实,地球上面比全球变暖这个问题紧迫得多的问题不胜枚举,但是为什么全世界会在这个问题上面先有共识?这是因为对于洪水灾害的恐惧起源于人类深埋于心中的一种古老的心理,而这种潜意识的心理让大家最终认为防止全球变暖这件事情的紧迫性高于其他的一切事物。如果真正的从理性的角度来看,地球上游许多现实的危机要比全球变暖这个长远的议题来得更加紧迫需要及时解决,比如说恐怖主义带来的威胁问题,比如说全球失控的移民或者难民浪潮对于许多国家冲击这样的问题,还有就是全球日益严重的贫富差距,以及其他方面的污染问题。
换句话来说,大家把眼光都盯着二氧化碳节能减排这个议题其实是有一些抓小放大的,因为严格意义上 因为被排放到公开大气当中的二氧化碳,并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环境污染物,而如果说全球所有的固定的二氧化碳全部都排放到大气当中,它也没有办法做到让人窒息的地步,至于所谓的温室效应,更只是一个基于纸面上模型的一个预计,究竟在实际当中会不会造成这样的影响这也是一个未知。
虽然说过去这些年当中地球气温是有升高,但是拿出历史数据来看,比如说在中国唐朝时代,或者说在中国殷商时期,那时候地球上的气温都比现在高得多,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甚至说大象可以在今天的黄河流域生活,可想而知当时的天气比现在要热多少,而当时人类也没有因此而面临灭顶之灾或者怎么样的情况。就算预测成真,出现海平面升高几十米,上海浸入水底这种状况,也得是成百上千年之后的事了,至少大家有生之年看不到这一幕,而在出现这一幕之前,你的子子孙孙也有充足的逃命时间。所以,“杞人忧海”毫无必要。这个问题上,似乎是大家太有远见了一点,和任期制下政客习惯的短视思维正好有天壤之别,这反而是相当耐人寻味的。
(想象中的“上海被淹”图)
换句话来说之所以大家对于全球变暖这个问题那么重视,就是因为大家心里对于洪水的一种古老的一种潜意识里的记忆让大家压倒了对其他一些现实问题的关注,我们可以看到说无论在东方或者西方传说当中都有关于上古大洪水的深刻的记忆。在西方传说当中圣经当中提到的诺亚方舟是因为人类得罪了上帝,导致上帝决定灭到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只剩下了诺亚一家八口,然后就大雨下了七七四十九天,淹没了世界上的一切东西,然后在水退之后诺亚放出一只鸽子去衔回了橄榄枝,代表说水已经退了,大地重新恢复生机了,而这个故事的形象最后变成了所谓和平鸽这个象征物的由来。而在中国古典传说当中则是说大禹治水十多年,三顾家门而不入,终于说靠人自己的力量,然后使用疏导而不是堵塞的手段前赴后继的终于把泛滥的洪水给堵上了。
这两则传说现在根据考古学家的看法来说并不是空穴来风,因为他们发生的时间点基本上是相同的,发生的时间点大约是在公元前两千年到三千年这个时间阶段,那个时候是属于人类文明开始进入兴盛期,然后气候也进入了相对最适宜的阶段,结束了冰川期,而冰川期结束后,大量的冰水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把一些沿海低洼地区给淹没了,同时这样的气温上升也造成了极端降雨天气更多,然后说可能说内外交困出现了这样的一场波及全球范围内比较大的洪水灾害。而人类古文明最早发源地都是在大河两岸的冲击平原上,而这一地带也是最容易受到洪水自然灾害侵袭的地带,所以说人类文明对于所有的文明社会最原始记忆就是最可怕的事情就是发一场大水把一切都冲走什么都不剩,然后只剩下大家大眼瞪小眼失去了一切生活物资,然后接下来进入人与人之间相食,互相残杀的阶段,这是非常可怕的。
于是上古人类最害怕的两样东西也就是这两样,所谓的洪水和猛兽,合称就叫洪水猛兽,现在被代替一切可能会让人感到极端害怕的却又无法抵御的东西。甲骨文中“昔”字的写法就是太阳在下水波在上的图案,意思就告诉大家:“昔”日有那洪水滔天的可怕日子,大家一定要记住。
当然,洪水对人类文明的威胁,至今都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像最近这一个星期当中,全世界各地也再度爆发出了各种水灾爆发的消息,首先是美国东南部德克萨斯州休斯顿地区上周就突然遭遇罕见的洪水袭击,然后之前日本熊本县地震灾区也是雪上加霜的在地震灾害之后,再度遭遇了大雨造成了滑坡泥石流这样的地质灾害,于是灾上加灾,而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也因为去年冬天过量降雪在春天来临的冰雪相融之后同样的引发了一场水灾。而在中国东南部地区也是因为今年相对反常的天气,从三月份开始到现在本来应该是春光明媚的季节,却因为厄尔尼诺天气的影响冷暖空气在这个区域不断的交汇,造成了本来应该在5到6月份开始的雨季提前到来,于是说在主汛期还没有完全开始之前,长江流域的一些地区一些河段水位就开始逼近了一年的警戒水位。
于是,大家的记忆又被带回到了1998年那场惊天动地的大洪水当中,虽然说那一年的抗洪救灾当中确实上演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但是也就暴露出了很多问题,那就是说长江堤防水利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修复,甚至说当时总理朱镕基在视察当时救灾一线时候很生气的甩出了一句话:你们这都是“豆腐渣工程”,他发明的这个词也一直被沿用至今。
当然相距1998年那一次已经是18年过去了,至少说这个18年当中可能会有一些趋向正面的状况发生,那就是大家对于长江中上游植树造林,这样的退耕还林,退耕还湖这样的工作有进展,然后抗洪能力达到至少百年一遇的山峡水利枢纽也已经投入了运营,而现在在主汛期来临之前三山库区加大泄水力度,腾出库容来以备之后可能发生的大洪水,这也可能是被认为是下游水位暂时逼近或者超过这个水位的一个原因之一,这就是说可能为了之后的状况大家先有备无患。
当然,水旱无情,凭人类自己的能力只能未雨绸缪,尽量减轻损失。中国历史上王朝交替的重要原因,就是黄河因为河道淤积抬高,导致的周期性的泛滥,在旧的河道溃决之后,政府就需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固定一条新河道,然后这条新河道能够安全使用的时间大约也就是一个王朝周期,大约300年左右,于是在300年之后当这条旧河道再次被淤泥淤高导致不堪重负之后,可能新一轮王朝更迭周期就再度会到来。
从宋朝到清朝之间,黄河改道南侵淮河入海造成了一个广泛的一个扇形面积叫做黄泛区,这一带是大小水灾不断,在几百年间一直是处于灾害难以得到控制的阶段,而在灾害难以得到控制的情况下,这个地方也就成了常年受灾导致一种灾民的一种心态。所谓的”灾民心态“根源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因为他们知道如果定居在这种灾害频发的地带一切财富的蓄积都是徒劳,因为到时候一场洪水下来可能会什么都不剩。而在屡屡遭哉的情况下,大家的文化就会趋向于短期行为,而许多需要长时间积淀的文化,就无法被长期的保存下来。因此,虽然在近代水利工程的兴修让大家永久摆脱了过去恐怖的洪水的侵袭,但是数百年以来积淀下来的那种短逝的文化可能还在影响着“黄泛区”许多人的心理状态,这可能导致说为什么自然灾害不再发生,但是一些贫困地区还是没有办法通过自身的努力脱贫,因为只顾短期不顾长远的“灾民心态”,正是发展经济的大敌。
然而,自然界的灾害从未停止,因此只要是人类,或多或少都会有那么一些灾民意识,要目光无比长远也不现实。主流经济学的祖师爷凯恩斯教授的名言便是:从长远来看,大家都是要死的,于是大家只好短视下去……而除了自然的气候,如果政府的法律或者说社会的稳定不能给人一个长期的预期,那么大家就倾向于短期的消费。这就是我们在一些西欧国家或者说在北美一些国家里面所看到的一些大家都不愿意更多的储蓄,更多的投资,因为政府取代了洪水的作用,你一旦赚到了钱,政府就会拿走你的大头用于其他的目的,这样的政府的话似乎表现得比以往的洪水有着异曲同工的性质。
最能概括这种短视心态,法国国王路易十五所说过的一句话,在我之后,哪怕洪水滔天(Après moi, le déluge),而这样的洪水不光是自然界的洪水,也可能是人文领域的,这就是要追溯到圣经当中讲的所谓的大洪水就是上帝发怒的结果,而上帝为什么要发怒就是因为人做的太不像样了。在路易十五驾崩后的十几年里,法国封建制度积蓄社会矛盾的“堰塞湖”就轰然溃堤,一场革命的洪水袭卷了欧洲大陆,而路易大爷也就当了一回乌鸦嘴的先知,只是他的孙子路易十六就未免太可怜了一些……
【全球囧闻】地球变暖后洪水滔天?无需多虑因为你等不到那一天
美城
2016-04-25 18:16
来源:【原创】
本文共2240.5字 | 预计阅读: 8分钟
汇通财经讯——为阻止全球变暖,175个国家的代表在《巴黎协定》上签字,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对洪水灾害的恐惧起源于人类深埋于心中的一种古老的心理,而个人财产乃至生命在自然灾害和人为祸乱面前的脆弱,又让人滋生出只顾今日的短视心态。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很难让大家有信服的理由去考虑长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汇通财经无关。汇通财经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且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风险与责任。
下载汇通财经APP,全球资讯一手掌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