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通财经APP讯——
中国的决策者也在不断寻找中国经济放缓问题出在哪,于此同时他们还未自己设定两个经济目标,而在一些经济学家眼中,这两个目标几乎是不可能实现。没有哪一国央行能够长时间的维持汇率稳定,而且于此同时还能给麻烦产生的银行以及疲软的经济提供足够的流动性。事实上,随着银根紧缩的提高,政府不得不提高货币流通量的需求也使得中国国内银行以及实体经济承受了更大的压力。
银根指的是市场上货币周转流通的数量。当市场需要的货币少而流通量大时,人民银行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货币的流通量,称为紧缩银根。
中国人民银行提高了存款准备金率,这是意味着各商业银行要将更多的钱存到中央银行来,这样一来,银行会紧缩银根了,就会更多的吸储,让群众将钱都存到银行里来,同时,会少发贷款,这样企业的钱就少了,固定资产投资就少了,这样一来,流入到社会上的资金就少了,资金一少,就意味着群众在消费的时候,花的钱就相对少一些,市场的各种生活消费与工业生产资料的需求就会减少,也就意味着经济的增长会趋缓,生产与生活资料价值就降低了,哈,当然猪肉价格就会降下来,人民群众就吃得起猪肉了。与存款准备金率一样可以作为国民经济调节手段的还有利息税、印花税、证券交易税等手段,这是国家的调控手段。
但是这样设定经济目标的时候其实可以回顾一下1997年泰国的当时的情况。1997年泰国货币泰铢的崩溃导致了亚洲金融危机。当然,现在中国和当时的泰国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但是他们在处理资本外流方面还是有一些关键的相似点的。
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信贷危机之后,各大商业银行现在普遍面临一些不良贷款问题。而最正常的货币政策应对就是增加市场的流动性,降低利率或者通过央行向各大央行直接提供贷款协助。这也是普遍给国际所接受的处理方式,例如,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所采取的就是这样的方式。
但是利用更低的利率以及宽松的货币政策来为汇率提供支持这是在不是什么明智之举,因为货币和经济的信心将会受到损害,外国投资者会从中国撤出投资,而国内的投资者也将想尽各种办法将资产转移至国外。不论政府宣称这一政策多么具有可调节性,这样的政策最终将导致更多的资金外流以及外汇储备减少。
历史表明,当经济开始不景气的是时候,央行就会发现国内各种经济活动都极难推动。尤其是当系统性银行问题大量涌现且需要最后贷款人的帮助的时候。随着金融市场逐渐解放且更为国际化,银行业的问题通常会引发货币崩溃.
中国央行的外汇储备在2014年中期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是到现在为止外汇储备已经下降了近20%。
从2003至012年,包括中国央行在内的许多中国央行已经频繁的采取行动来防止资本外流,为了防止本国货币升值,他们大量买入美元,这样就间接的增加了外汇储备。央行还采取措施来抵消外汇储备大量增加的影响,包括提高商业银行的额法定存款准备金。这种政策的后果就是,中国的外汇储备与本国货币比率003到2008年间几乎翻了一倍。
自2008年起,中国绝大多数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刺激政策都是以扩张性的货币和信贷政策为主。这样的结果就是,2008年至2014年本国货币增长反超外汇储备增长。
货币扩张政策自2014年来一直持续,尽管国际外汇储备减少。如果参考外汇对本国货币比率的话可以发现,这种逆转趋势要比单独看外汇储备来的更为直观。事实上。中国的这一比率已经重返2003年水平,考虑到中国以美元计算的公司债券,尽管这些债券很多都被评级机构降级,但是还是在近几年还是录得明显的增长。中国的这一比率可能和3.2亿外汇储备这个数字蕴含着同样丰富的信息.
在近期中国这样偏宽松的货币政策下,中国维持汇率稳定的承诺几乎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而为控制资本外流所作的努力到头来也很可能是竹篮打水一空。如果中国央行优先考虑金融稳定并承诺尽到最终贷款人的职责,那么在中国外汇储备耗尽之前,中国央行就要做好人民币继续贬值的准备了。到时候中国政府可能会发现开放人民币浮动汇率是明智的,而不是坐等大量的信任危机逼着他们不得不做出这样的决定。
中国可能给自己挖了两个跳不出的坑!
流沙
2016-04-09 18:23
来源:【转载】
本文共1038字 | 预计阅读: 4分钟
汇通财经讯——中国的决策者也在不断寻找中国经济放缓问题出在哪,于此同时他们还未自己设定两个经济目标,而在一些经济学家眼中,这两个目标几乎是不可能实现。没有哪一国央行能够长时间的维持汇率稳定,而且于此同时还能给麻烦产生的银行以及疲软的经济提供足够的流动性。事实上,随着银根紧缩的提高,政府不得不提高货币流通量的需求也使得中国国内银行以及实体经济承受了更大的压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汇通财经无关。汇通财经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且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风险与责任。
下载汇通财经APP,全球资讯一手掌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