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进一步放缓加大了银行需要用于借出的资金。周末中国央行和监管官员推出措施的主要特点是让银行向投资者出售不良贷款,要么将其重新打包成证券或将其转移成特殊资产管理公司以处理不良债务。

中国四大国有银行的高管表示,监管机构也在探索银行如何将某些“大到不能倒”公司的不良贷款交换成股票的路径。这是可能存在争议的一步,他们称可以通过无利率股票和挤压其流动性拖累银行。
中国银行最近同意成为某家上市造船公司的最大股东。对此,中国的央行官员和银行业监管机构均拒绝置评。
中资银行的不良贷款激增,而其盈利能力大幅下降,因为这些银行受到了放贷狂潮的影响。为了使其资产负债表看起来更健康,许多银行已扩展了向公司借款人实行新的信贷计划,以偿还现有的债务。
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3月1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人大代表将银行面临的问题看成是实际的问题,因为资金没有用于投资新项目和创造新的需求。通过不良资产的证券化和不良贷款转换,希望由此提高银行放贷的周转率,从而提高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
截止到去年12月,中国银行体系不良贷款总额达到1.27万亿元,创下自2006年中期以来的最高水平。即使官方的不良贷款比率仍然相对较低,今年年还未达到1.67%,但是在过去三年稳步攀升。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钢铁企业、煤矿公司和其他制造商越来越难找到偿还债务的方法,因为需求疲软而行业产能过剩。
摩根大通最近的一项分析指出,在当前所有贷款信贷周期,中国的不良贷款可以达到7%左右的峰值,这意味着整个银行业需要约6000亿美元的资金来补充资本。在此危机之下,中国的不良贷款比率将达到20%,中国的银行系统需要5万亿元的资金。
摩根大通分析师问道,关键问题是,什么是信贷周期的路线或危机?
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央行官员对贷款证券化的风险尤其持谨慎态度,指出和房屋抵押贷款相关的风险证券是引发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导火线之一。目前,央行挑了6家大型中资银行为数百亿美元的贷款进行证券化试运行。这些包括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招商银行在内的中国四大行以及交通银行和中国招商银行。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在3月13日表示,这样的证券可能会吸引购买不良资产的投资者,但是他强调,发展中国资本发展也要从全球金融危机中吸取教训。
监管机构也在改善前总理朱镕基开创的实践。朱镕基在1990年代末建立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以接管中国银行业务的大量不良贷款,并将其转售给其他投资者。根据新的计划,这些银行的范围将会从四大银行扩大至其他机构投资者。
与此同时,就像中国银行表明的那样,监管机构正开始为更多的债转股重组打开大门。根据协议,中国银行银行将持有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华融能源有限公司约14%的股权。该公司位于中国东部的江苏省,正苦苦挣扎于其涉足夕阳西下的造船业务所所欠下的60亿元贷款。
当前的银行业规则通常禁止商业银行持有非金融实体的股票。但由强大的政府委员会带领的监管机构,被称为监督管理委员会和行政机构,或者称国资委正推动规则的更改,以帮助负债累累的国有企业削减债务。标准普尔的评级服务指出,中国公司债现在相当于中国GDP的160%。相比之下,这一数字高于2008年的98%,美国目前的70%。
了解国资委的官员表示,得益于中国领导帮助企业去杠杆化的目标,国资委编译了可以进行债转股互换的大公司列表。但是,许多银行家认为,这样互换应该只能在允许的有限范围内实现。如果公司已经在努力偿还债务,将贷款转成证券将没有多少价值。考虑风险高于贷款,银行将被要求就这些证券大幅提高拨出的资金。
麦格理证券中国经济学家胡伟俊(Larry Hu)表示,通过制造“僵尸银行”来拯救“僵尸企业”,这听起来不像一个好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