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坏账清理还剩最后一次机会

2016-03-11 10:53 来源:中国坏账清理还剩最后一次机会
本文共595字  |  预计阅读: 2分钟
汇通财经讯——在经济增长放缓,一些行业的严重产能过剩和猖獗的信贷增长的情况下,如今对于中国借款人信誉的担忧与日俱增。包括Kyle Bass在内的对冲基金经理人们正在积极的押注成熟的银行业金融危机。信用评级机构发出警告,政府以及大量国有企业的信用评级在未来几个月可能将会降低。
汇通财经APP讯——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在经济增长放缓,一些行业的严重产能过剩和猖獗的信贷增长的情况下,如今对于中国借款人信誉的担忧与日俱增。

包括Kyle Bass在内的对冲基金经理人们正在积极的押注成熟的银行业金融危机。信用评级机构发出警告,政府以及大量国有企业的信用评级在未来几个月可能将会降低。

朗伯德街研究说分析师Michelle Lam认为,现在是中国清理坏账的最后机会。目前中国政府应该清楚的意识到危机的诞生,并在必要是采取更激进的措施。

Lam表示,上季度中国不良贷款上升至4万亿元(6150亿美元),占中国商业银行总贷款额的5.5%。

Lam表示,目前中国银行系统坏账规模水平事实上被严重低估。

Lam根据大多数市场情况估计,中国的实际不良贷款率可能在10%左右,高于目前官方数据的1.7%。
Lam表示,极端假设下,自2012年,若所有新增银行向非金融企业贷款都为坏账,那么不良贷款率可能高达总贷款的25%,占GDP的30%。

据汇金网此前报道,2015年,中国实际国民生产总是(GDP)为676708亿元,合计约10300亿美元。这意味着极端假设下的不良贷款可能超过3万亿美元。

基于静态模型,Lam认为,如果不良贷款率仍低于10%,中国银行将满足《巴塞尔协议III》核心一级资本要求。

但是,在极端假设下,银行将需要8-10万亿人民币的新资本来满足《巴塞尔协议III》的目标。

也就是说,银行系统需要政府救助。

Lam表示,北京可能会采取更激进的措施。1990年代末,中国政府曾经通过发行特贴国债,利用外汇储备和出售不良贷款给国有资产管理公司。而如今,政府可以再次使用这些措施。但中国政府不能承受沉溺于伪造的账目所带来的恶果。

政府介入之后, 银行进行资产重组,允许资产管理公司以市场价格买入适量资产。美国,瑞典和日本的经验表明,承认坏账会使银行从某种角度转变成“坏银行”,为资金情况透明,有偿付能力的金融机构产生信心,限制损害,并帮助经济发展,从而最终减少损失。

Lam认为,即使中国政府为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上所有的坏账买单,中国也应该有能力避免一个成熟的银行业危机。但中国仍需要像在金融危机后所做的那样尽快支付债务。

汇金网认为,政府官员已经宣布避免地区性或者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但能否允许真正的违约仍需考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汇通财经无关。汇通财经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且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风险与责任。

下载汇通财经APP,全球资讯一手掌握

下载易汇通电脑版行情软件

0

行情

欧元美元 1.1623 -0.0018 -0.16%
英镑美元 1.3382 -0.0022 -0.16%
美元指数 98.78 0.17 0.17%
美元人民币 7.12 0.00 -0.03%
美元日元 151.22 0.48 0.32%
现货白银 49.622 -2.656 -5.08%
现货黄金 4,265.94 -90.32 -2.07%
美原油 56.95 -0.07 -0.12%
澳元美元 0.6479 -0.0033 -0.51%
美元加元 1.4063 0.0026 0.18%
上证指数 3,916.33 52.44 1.36%
日经225 49,316.06 130.56 0.27%
英国FT 9,425.39 21.82 0.23%
德国DAX 24,239.92 -18.88 -0.08%
纳斯达克 22,990.54 310.57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