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汇金网3月8日讯——对中国的政策制定者来说,2016年的目标是保持较高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改革和经济再平衡,并确保金融和经济稳定。
然而,在经济增长放缓,持续的资本外流和企业的压力不断上升的背景下,中国将越来越难同时实现这些政策目标。
穆迪亚太区董事总经理兼首席信贷官Michael Taylor表示,如果这些政策目标中的一个在来年对政策制定者来说不是那么重要,那么它将可能成为政府的改革议程。
“现在政府给定了一个强有力的承诺,保证6.5%到7.0%的增长目标,这似乎不可避免的将另一个政策目标摆到了次要的优先级,”泰勒说。“最有可能的短期意外分项是改革的走向。”
这就是穆迪为什么认为中国很难实现两个政策目标,更别说三个目标了。
如果当局在试图保持超过6.5%的增长目标的情况下优先选择改革,那么最终将会牺牲一定程度的金融稳定,并接受更大程度的人民币贬值,更广泛的信用违约,甚至一些银行系统的破产。
另外,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是可以同时实现的,至少一段时间可以同时实现,但这种策略将使得中国经济陷入严重失衡,例如高系统杠杆和产能过剩。风险在于实现6.5%增长所需的支持通过人工创造有利的需求和维护宽松的融资环境以及亏损的国有企业,推迟了国有企业的改革。
第三个组合将试图把改革与金融稳定结合在一起,同时允许增长速度低于当前目标。这种组合将要求当局避免使用财政或货币刺激来推动投资以达到增长目标,用他们的财政和储备资金维护货币稳定并消除金融市场波动,并推动政策改革。
从本质上讲,政府可能将不得不在选择市场改革和经济增长,破坏金融稳定的组合和保持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的组合中做选择,这将推动市场改革,或结合改革与金融稳定,牺牲经济增长。
牺牲经济增长似乎不太可能,接受高水平的金融动荡也会给中国目前的债务水平带来担忧。
这使得政府可能牺牲结构性改革以维持强劲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如果发生这样的情况将不会令人惊讶——如果说市场近年来已经习惯了一件事的话,那么它一定是结构改革。那些已经发生的,比如说那些在金融市场上企业,其中许多都陷如停顿,或由政府强制整改。
毫无疑问,国企改革将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失业率可能会上升,企业违约的可能性也有可能上升。
然而,这个任务是遗留时间越长,情况就会变得更糟糕。
廉价的流动性,降低借贷成本和政府支持的基础设施支出已经维持住了许多倒闭边沿的公司。然而把企业的改革不可能一次性完成,2016年,中国的政策制定者面临的挑战只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