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局网站刊登报告并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将持续保持低位,会拉低中国进口的总体增速,可采取如下措施应对需求疲弱的冲击:一是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有助于扩大外需,并有利于化解国内产能过剩问题。
二是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中国应着力扩大内需,例如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减税以降低中低收入阶层和小微企业负担;积极推进“供给侧改革”,努力解决供需错配问题,即低端产品供给过剩、中高端产品供给不足。
报告还表示,贸易、新技术竞争倒逼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可利用外部压力倒逼国内加速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在技术上创新、在工艺上提高、在环保效能上加强;同时应参与新技术的竞争,在航天、核能、高铁及互联网+等领域发挥优势并占领国际市场。

此外,报告谈到,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将波及中国金融市场稳定,必要时可考虑采取限制国际资本流动的措施,比如征收托宾税限制外汇投机交易等。
针对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增大的风险,一方面要密切监测国际资本流动,关注美联储货币政策动向,做好各种应对预案,另一方面也可联合其他国家做好防范金融冲击的准备,例如实施双边或多边货币互换以应对短期流动性和偿债风险。
统计局对今年全球经济运行的初步判断是:全球经济仍将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修复期,政策措施的有效性下降,新的增长动能尚未确立,仍会维持“低利率、低通胀、低增长、高负债”的“三低一高”态势,复苏将依然疲弱乏力。
据世界银行2016年1月6日最新预测,2015年世界经济将增长2.4%,2016年将增长2.9%,均比6月份预测值下调0.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