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汇金网3月2日讯——随着中国经济放缓和人民币加速贬值,中国的一举一动都令全球投资者关注不已。去年全球市场大跌,中国因素便被认为是重要推手之一。不过,现在中国或许不用再为全球市场大跌背锅了。
去年8月以来,标准普尔500指数和上证综指之间的开始陡峭上行。数据显示,2015年当中国股市下降4%或更多时,美股风向标标普500指数随后平均下滑了1%以上。因为上证指数的大幅波动会加剧美国交易者的恐慌情绪。
然而今年,中国股市的剧烈波动还未引起美国股市同样的巨大反应。事实上,虽然2016年前两个月中国股市依然大幅波动,但并未引发美国股市也如此幅度的波动,其平均仅下降了0.6%。专家称,这是因为市场对于疲软的中国数据有了免疫力,加上股市的坏消息也被当成了好消息。
据汇金网早先报道,3月1日公布的中国PMI数据再度令人失望,2月官方制造业PMI创逾四年新低,非制造业PMI52.7环比回落0.8个百分点,亦低于预期。但低迷的数据并未加剧全球股市波动或投资者的焦虑情绪。同样,本周中国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利率也并未能像之前祭出宽松政策那样,带领全球股市大幅反弹。
那么,为何全球股市开始和中国市场不再同步,难道投资者不再担忧中国经济放缓了?答案是多方面的。
市场专业人士非常关心中国的经济,但对于A股则较少关注,因为其并不能反映基本面,且波动较大。事实上,近期人民币企稳和中国央行的沟通改善也让投资者们减少了对中国的担忧。
中国央行最近的声明似乎减轻了市场对人民币贬值的担忧。在上周的G20会议上,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强调,中国不会再次通过贬值人民币提振经济增长。美国财长杰克卢(Jack Lew)也认为,人民币贬值的风险已大大地减少。
另外汇金网还报道,道明证券全球证券主管凯利(Richard Kelly)表示,在经历了大跌后,市场目前更愿意从积极的一面看问题,这给全球决策者提供了更多操作空间。
富国银行的全球策略师萨马纳(Sameer Samana)称,中国疲软的经济数据加大了中国央行采取进一步刺激的可能性。同时,这也使美联储暂缓加息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在1月的美联储会议纪要中,便多次提到了来自外部的不确定性,特别强调了中国因素。美联储对中国经济的担忧包括:中国正在进行的结构性改革,以及不平衡的金融结构,有可能会引发超过预期的减速。
德国商业银行新兴市场研究主管埃文斯(Simon Quijano-Evans)表示,美联储进一步加息的风险已经大幅下降,且中国央行正竭尽所能防止市场进一步大跌。
不过,问题是这种情况是否会持续。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表示,如果中国的经济数据仍得不到改善,中国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将继续受到质疑。这可能是全球市场不欢迎中国此次降准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