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rketWatch报道,标普日前将沙特信用评级下降两级至A-,但此举仍无助于说明为什么不断下降的油价未能如许多人期望的那样利好经济。
数据分析公司High Frequency Economics首席经济学家Carl Weinberg用对巴林、阿曼、哈萨克斯坦的信用评级降级的事实提醒投资者:大宗商品价格下降会拖累全球经济增长。
他经过计算后发现, 一桶油价格每下跌100美元,全球收入将减少3.2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蒸发掉4.5%。这还没有算入原油销售、运输和勘探减少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3.2万亿是个什么概念呢?小编在此罗列一下 2015年东南亚国家GDP:第一大经济体印度尼西亚GDP0.85万亿;新加坡为0.25万亿;泰国0.37万亿;越南为0.16万亿;马来西亚为0.25万亿;菲律宾0.3万亿;柬埔寨、文莱和缅甸0.1万亿。 合计3.3万亿美元。
Weinberg也表示,可以假设油价下跌对原油消费国带来的利好会增长,这没什么错。但问题在于,石油进口国的消费者更有可能趁油价下降时选择把省下的油费储蓄起来,而同时石油出口国则会蒙受油价下跌带来的损失。这意味着在石油储蓄转化为消费之前,可能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
他称, 如果全球购买力已经转移,转向那些边际储蓄率也更高的国家,全球GDP会下降。
因此,如果石油进口国有更高的收入和更高的储蓄率,全球GDP将减少。换句话说,将一位尼日利亚油田工人的周薪减半,仅供他维持生计,这对他造成的影响远远超过降低一位比利时牙医汽车燃料的同等消耗量。
当前布油价格已较其2014年高位(115美元/桶)跌去70%,美油接近每桶31美元,较其高位跌去了76美元,跌幅也与之相当。这已经对石油生产国带来了实际影响和问题,多哈会议因此召开。
而将原油产量冻结在某一水平的措施看起来不会对缓解全球供应过剩有很大帮助,但原油生产商愿意坐下来谈判已经是很大的一次进步,原油期货价格也有所上涨。
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RBC Capital Markets)大宗商品策略主管Helima Croft认为,多哈会谈是“全球石油大亨首次明确承认,在当前的价格环境下一切都不太好”。在OPEC有机会去衡量伊朗被制裁后重返全球石油市场的影响,以及非OPEC国家石油产量之后,这次会晤甚至可以为今年晚些时候亮出一个“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奠定基础。
最近,一些沙特专家建议,到6月会议时,届时各国会更明确影响油价的变量,且原油的供给与需求的差额会缩小,那时候卡塔尔将更容易增产,以加速油价回升。
如下图所示,RBC更新了其对OPEC的危险舆情指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