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普尔评级服务在近期发布的两份报告中讨论了上述议题,这两份报告分别为《中国经济增速维持良好,但银行和企业面临利润率下滑和其他问题》和《信用常见问题:中国能否经受经济和金融状况变差?》。

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龚华德表示,中国私人消费拥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然而这也需要一些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再平衡。我们还认为政府将保持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接近目标水平,可采取的措施包括在欠发达地区增加公共投资等。
他表示,中国中央政府已认识到2008年以来信贷强劲增长导致金融体系风险上升的事实。
标准普尔主权信用分析师陈锦荣表示,鉴于金融体系蕴藏的风险上升,中央政府对于依赖银行贷款推出强有力的扩张性支出计划从而稳定经济保持谨慎。
当前的经济增速放缓已削弱中国企业的现金流,导致偿债能力下降。与此同时,对状况较弱的企业而言,其融资条件正在趋紧。
标准普尔企业信用分析师李国宜表示,中央政府正试图解决工业产能过剩问题,尤其是钢铁、电解铝、水泥、造船和平板玻璃行业,但地方政府的配合存在不确定性。国有企业改革在地方政府层面的推进较为缓慢。基于当前趋势,我们预期未来12个月内将会有更多评级下调操作。
工业企业疲弱的现金流意味着中国国内银行的资产质量正在下降。中国金融改革,地方政府债务置换,以及国内债券资本市场的不断深化,也将削弱银行的利润率和资产收益率。
标准普尔银行信用分析师廖强表示,经济风险将继续对国内银行的信用状况产生负面影响。由于部分银行在应对挑战方面准备相对较为充分,因此对于我们评级的国内银行我们预期信用分化趋势将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