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1月CPI仅略微回升,需求仍低迷

2016-02-18 11:41 来源:【解读】中国1月CPI仅略微回升,需求仍低迷
本文共498字  |  预计阅读: 2分钟
汇通财经讯——2月18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中国1月通胀回升,主要是受到了农历新年长假前食品需求增加,且寒冷天气导致食品生产成本成本上升所致。尽管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显示出部分企稳迹象,但定价权的缺乏,特别是工业板块,仍意味着需求低迷。
汇通财经APP讯——

周四(2月18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中国1月通胀回升,主要是受到了农历新年长假前食品需求增加,且寒冷天气导致食品生产成本成本上升所致。

具体数据显示,中国1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率上涨1.8%,预期上涨1.9%,前值上涨1.6%;中国1月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年率下降5.3%,预期下降5.4%,前值下降5.9%。

中国消费者物价指数加速上涨,若得以持续,可能缓解决策者们的部分压力,因中国决策者们在试图提振经济增长的同时应对产能过剩。

尽管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显示出部分企稳迹象,但定价权的缺乏,特别是工业板块,仍意味着需求低迷。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麦格理证券(MacquarieSecurities)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胡伟俊(Larry Hu)表示,中国通缩压力远远大于通胀压力。此次数据显示中国经济相当疲软。

数据还显示,中国1月食品通胀年率上涨4.1%,前值上涨2.7%。

彭博行业研究(Bloomberg Intelligence)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欧乐鹰(Tom Orlik)与陈世渊(Fielding Chen)本周联合撰文表示,供应面冲击能推动食品价格,但由于需求疲软,中国通胀复苏的几率不大。

工厂板块通缩
服务业显示了相对强度,服务业物价上涨持续超过了消费产品。

为产能过剩困扰的工业板块仍是生产者物价指数的最大拖累,中国1月采矿货物价格同比下滑19.8%。与之相反,中国1月工厂食品和服装价格略微上涨,与此同时,1月燃料,黑色和有色金属采购价格同比下滑逾10%。

汇丰控股(HSBC Holdings Plc)驻香港经济学家朱日平(John Zhu)表示,国内经济增长和需求的匮乏是个问题。PPI录得下滑的时间越长,通胀预期被拉低的风险就越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汇通财经无关。汇通财经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且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风险与责任。

下载汇通财经APP,全球资讯一手掌握

下载易汇通电脑版行情软件

0
精选文章

行情

欧元美元 1.1775 0.0018 0.15%
英镑美元 1.3649 -0.0006 -0.04%
美元指数 97.00 -0.12 -0.13%
美元人民币 7.17 -0.01 -0.08%
美元日元 144.48 -0.42 -0.29%
现货白银 36.907 0.096 0.26%
现货黄金 3,336.93 11.06 0.33%
美原油 66.50 -0.50 -0.75%
澳元美元 0.6550 -0.0020 -0.31%
美元加元 1.3608 0.0027 0.2%
上证指数 3,472.32 11.17 0.32%
日经225 39,810.88 24.98 0.06%
英国FT 8,822.91 -0.29 -0%
德国DAX 23,787.45 -146.68 -0.61%
纳斯达克 20,601.10 207.97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