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周五(2月5日)公布的对26家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受春节假期和1月寒潮来袭等因素影响,中国食品价格涨幅扩大,料推动中国1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年率上升1.9%,升幅高于去年同期的1.6%;而国内原材料价格环比跌幅有所收窄,暗示中国1月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年率下降5.4%,降幅较前值(下降5.9%)有所收窄,但降幅高于去年同期(当时为下降4.3%)。
分析人士认为,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剧之际,中国宏观政策料维持宽松态势,而在货币宽松有限的情况下,积极财政值得更多期待。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宏观研究员刘学智表示,“异常气候和春节因素推动CPI上升,1月前三周食品价格涨多跌少,整体上涨幅度加大,肉类、蛋类、蔬菜类价格都有所上涨;春节因素拉动服务价格小幅上涨,而且1月CPI翘尾因素1.39%为全年最高值,预计CPI同比涨幅回升至2%,
”
其并指出,主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下跌种类减少,跌幅有所缩小,黑色金属、农产品价格月率小幅回升,预计1月中国PPI月率降幅比上月收窄,年率降幅缩小至-5.2%。
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称:“2016年影响中国经济最大变量是供给侧改革,在制造业去产能、去杠杆背景下,小周期经济仍在探底,宏观政策将继续保持宽松。”
其同时认为,在货币政策空间有限的情况下,财政减税增支值得期待;减税的重点是增值税率下调,增支可以重点关注海绵城市和地下管廊等新基建。
近月市场对中国降准的预期频频落空。而春节长假前最后一周为巩固流动性稳定局面,中国央行(PBOC)公开市场逆回购连日操作,截至本周五(2月5日)单周净投放3300亿元人民币,虽较上周有所下降,但在央行多周来的保驾护航下,节日备付需求已得到基本满足,资金面安度节前考验。
中国央行研究局局长陆磊日前执笔的报告称,总体看中国短期内经济仍将延续下行走势,季度增速波动较大,全年可能在6.5%左右;货币政策空间较小,因降息降准会促使资金流向高风险资产,且在美联储加息背景下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有可能加大资本流出的压力等。
本周稍早发布的中国1月官方制造业(PMI)降至近三年半低点49.4,非制造业PMI亦自上月高点回落,暗示中国经济开年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