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NBC报道,全球暴跌的油价正在挑战沙特王国的底线。该国已被迫缩减政府开支预算并增加成品油产量,但似乎并无太大成效。
根据一项新的分析显示,全球最大产油国可能最早于2018年面临破产危险。
由于原油很难卖出好价钱,许多石油依赖国不得不想法设法通过其他途径来平衡预算。一些富有的国家如卡塔尔和科威特可能正勉强度过难关,而像利比亚等一些贫穷国家则又陷入冲突和内战。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相关研究显示,石油需卖到269美元每桶才能平衡利比亚的预算。
而沙特阿拉伯则是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一个稳定的国家拥有强大的储备资产,截止2015年12月其资产额约为6240亿美元。但相当一部分稳定性被政府冗员膨胀,无节制公共开支及持续下跌的油价所消耗,该国不得不动用其储备资产来弥补差额。
当然上述预测是建立在沙特没有重大经济变革基础上。同时还假定原油价格将长期保持在较低水平,尽管专家们认为这只是暂时性的。
CNBC回顾该国于2015年8月的财政状况,当时油价介于48美元-41美元每桶。相对几个月前65美元每桶的高位已下滑不少,不过仍然预计油价还会继续走低。当时,CNBC预计沙特将在2018年破产,该预测是在沙特削减其公共开支前,基于40美元每桶的原油价格基础上。
2016年,沙特预算包含相对2015年开支削减13.8%,而巴克莱预测削减5%。即便如此,据投资银行分析称,该国2016年赤字预计占GDP的12.9%。
除了削减开支,沙特还提高其石油产量,根据能源情报署(EIA)最新数字显示,2015年10月份产量达到超1000万桶每天。
产量增加保护了沙特的市场份额,可是对缓解全球市场石油过剩毫无帮助。EIA数字显示,全球产量预计在2016年第一季度达到了9500万桶每天。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被认为是需求下降的主要原因。而供应方面,美国页岩油生产商在恶劣的经济状态下比沙特预计的更加坚强。由于西方制裁取消,伊朗也进入了成品油市场。伊斯兰共和国每天生产约110万桶,并表示在日产量达到150万桶之前不会考虑减产。
上周五,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伊朗官员称该国不会减产,欧佩克成员国和俄罗斯之间达成减产协议的希望破灭。
沙特曾表示,只有在欧佩克成员国及非成员国达成减产协议的情况下才会削减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