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超强寒潮席卷全国,各地温度瞬间降至冰点。而在这“异常寒冷”的1月,A股广大股民的心早已如坠冰窖。周二,A股再度暴跌6.42%,跌破15年8月国家队托底低位。新年伊始仅仅17个交易日,上证综指累计下跌22.3%,创业板综指下跌幅度高达28%,创A股三十多年历史最差一月份行情,A股市值蒸发近15万亿元。
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策略分析师高挺称,市场情绪恶化是近期A股下跌的主因。随着大股东减持平稳过渡、人民币汇率企稳、央行积极投放流动性,国内方面的下行压力已有所缓解。但在缺乏利好催化的情况下,A股市场信心可能会继续受到全球风险偏好下降的抑制。在这一轮下跌中,部分成长股的估值水平已具备一定吸引力,建议投资者在震荡中进行选择性布局。
贝莱德董事总经理兼中国股票主管朱悦预计,今年A股市场仍有较大波动,但与去年7月相比,现时杠杆减少,市场系统性风险也消化很多,相信內地股市在中央干预措施减少下,会逐步正常化。
朱悦指出,大家都非常担心中国,其实并没有大家想像的那么差,只要打破这个恶性循环,美国延迟加息时间对新兴市场将有正面作用,而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功把过剩产能去掉,稳住大宗商品市场预期,股票市场就会出现拐点。她还认为,这一拐点将在今年出现,有关供给侧改革中最需要解决的就业问题,亦会逐步出台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案——包括如何提供足够财政支持帮助或协调下岗员工再就业。
德银则更加乐观。德意志银行中国首席股票策略师常宇亮表示,中国股市被过度抛售,估值已不及金融危机时。我们不认为短期内硬着陆的可能性很大,同样也不赞同市场给出的低估值,市场很有可能出现反弹。
常宇亮称,A股如今的跌幅可能有些过大,已经脱离了基本面。上证综指今年已远超MSCI全球指数7.5%的跌幅,H股的市值在上周更是跌破了整体净资产价值。如今大部分机构投资者都在回避中国股票,另一些专项基金则在超配防御性股票。从技术面上看,中国股市被超卖的迹象明显。
常宇亮指出,目前中国股市的估值极低,MSCI中国12个月远期PB只有1倍,这表示投资者们对公司的估值与资产相等。但这样低的估值是罕见的,即便是在金融危机期间的2008年10月、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2011年10月,以及中国2013年6月“钱荒”期间,都没有出现这样低的估值。根据德意志银行的测算,当前MSCI中国指数12个月远期PB要比十年均值低近50%。
不过,高盛则认为,中国股市仍然太贵,与经济基本面不符。
高盛私人财富管理公司副总裁哈继铭接受CNBC采访时指出,中国股市自年初开始暴跌,并进入熊市领域。但是,中国的股票目前依然不够吸引人。
中国市场的抛售使得股票估值大幅降低,据野村证券,上证综指预期市盈率来到了11.4倍,而此前的长期平均市盈率为14.4倍。
但哈继铭认为,当人们把经济基本面和资本流动方向比较时,他们可能会发现,中国的股市还是太贵了。2014年二季度,上证综指处于2000点,如果把目前的经济情况跟当时比较,目前的经济基本面显然更差。
哈继铭进一步指出,当时中国GDP增速是7.3%,而目前则低于7%。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至6.9%,创25年新低。同时,国际金融研究所的数据显示,中国大约有7000亿美元的资金外流。随着人民币贬值,当地公司急忙偿还国外的贷款。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的经济放缓越来越谨慎。
哈继铭认为,中国金融市场的大幅波动可能对经济增长造成影响,因金融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小。2015年上半年,金融行业贡献了1.5个百分点的GDP增速,主要来自于印花税,股票交易所收取的手续费,佣金以及所占份额最大的部分。排除金融行业,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可能最多只有5.5%。
不过,对于“中国造成了全球市场波动”的观点,哈继铭认为言过其实了。他称,实际的经济影响是很有限的。你可以看看美国,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只占到了其国内生产总值的0.7%,美国标普500指数公司对中国市场销售的依赖也仅仅只有2%。这种情绪上的影响可能有点过分渲染了。
认为A股还将下跌的不止高盛一家。
美林美银也指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会对部分经济体造成较大影响,但并不会对整体发达市场产生巨大的溢出效应。不过A股可能会再跌30%左右,即便整体经济能够撑住。
瑞银高级独立经济顾问George Magnus认为,中国股市还将下跌14%左右,而且最终触底反弹的力度不会很大。他称,中国此前的市场上涨有人为托市因素,所以现在只是回到基础水平,我认为中国股市不会马上止跌。
作为瑞银的经济顾问,Magnus此前曾多次准确语言全球动荡。例如2007年7月警告美国次贷市场崩盘可能“失去控制”,2008年9月预计美联储、欧洲央行与英国央行均将调降利率已阻止金融危机恶化,两周后果如其所言。而且,Magnus曾在去年7月份准确预测A股跌势将会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