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囧闻】K线图是干嘛用的?当年日本人靠它“炒”大米

美城 2016-01-11 01:44 来源:【原创】
本文共1984.5字  |  预计阅读: 7分钟
汇通财经讯——(汇通财经全球囧闻栏目每日汇总全球政经领域各种奇闻异事,以助各位在繁忙工作与紧张投资之余愉悦身心。这个世界本来就不靠谱,何须那么认真?)
汇通财经APP讯——

囧闻第213期: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朝鲜当局在新年期间放了个“窜天猴”的余波似乎至今仍未平静,而全球金融市场在2016年第一周落寞之际也是上蹿下跳,似乎在农历猴年即将来临之际,大家都变得猴性十足。然而,开年第一周汇市的一大亮点却是日元汇率像“猴子上树”一样地节节窜高,以致于大家惊呼日本央行会不会在过完年之后就赶紧回来上班,推出更多的宽松手段来把日元汇率重新压下去。

想想也对,在东亚其他国家的农历猴年还要再过四个星期才能开始时,日本的猴年却已经悄悄拉开帷幕了。由于当年明治维新时“全盘西化”的杰作,日本已经废除了旧历,所以,对于日本人而言,现在已经进入了所谓的“平成28年”,这个“平成”就是日本明仁天皇的年号,2016年已经是他老人家登基后的第28年……小编小时候只知道日本最大的那个人叫“首相”,而且一直在换来换去,后来才知道日本原来还有皇帝,还在和中国古代一样用“年号”算日子,很是惊讶了一阵子。

不过,虽然时间上换到了公历新年,但是日本的民俗却还是过去的那一套,于是新年里也必吃各种寓意吉祥如意的食品来讨个彩头。其中最重要的一种食品就是日式年糕。这种年糕使用上等糯米经打制而成,韧性十足,口感似乎还相当不错,不过就是不好消化。甚至吃得太多太快,还会有危险。小编顺手搜索了一下,就又找到了“新”闻,说2016年新年期间,日本有至少9名老人在吃年糕时不幸被噎住,送院治疗无效后仙逝。其实,这已经不算是什么新闻,因为历年新年过后,都会有这样不幸的新闻见报。但是尽管日本政府卫生部门年年都发出警示,提醒大家吃年糕时要细嚼慢咽,但作为传统节日美食,口味又那么诱人,大快朵颐的冲动,却是挡也挡不住的……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汉词中“糕”和“高”同音,所以,为了大家吃糕是为了讨“步步高升”的口彩,甚至,历年新年唱主角,而眼下却被禁放了的“二踢脚”爆竹,也有一个叫作“高升”的官名。一个笑话说,当年一个土财主雇了两个帮工,为了图吉利,分别给他们改名为“高升”和“发财”,其中“高升”性子急而发财“性子慢”,两人就住在一间小阁楼上。大年初一这天,财主想大声许个新年愿望,便先高喊“高升,高升!”结果高升连忙回话说:下来了!下来了!财主心想:“高升”下来了,真是晦气,脸色已经不好了,强忍着继续喊:“发财,发财!”发财探出头,看了看外面天色尚未全亮,便不无埋怨地说:还早呢!还早呢……于是,这个迷信“口彩”的土财主,恐怕真是肠子都悔青了。

不过,日语中“糕”和“高”字并不同音,所以新年吃年糕这个活动,或许是当年从中国漂洋过海传过去的旧俗。但无论如何,日本人都不可能在过年时吃饺子,因为遣唐使来到唐朝时,中土还没有饺子这种由后来从北方入侵游牧民族带来的食物。事实上,日本的各种风味食品,都是糯米做的。大米在日本人有着根深蒂固的情结。明治维新时代日本推行全盘西化移风易俗,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成功,但唯独无法改变日本人的饮食习惯。即使明治天皇本人带头吃黄油面包夹牛肉,老百姓依然觉得,大白米饭才是人间的美味。

不过说起来,明治维新之前那个年代的日本也实在是穷,平民百姓有口米饭吃已经觉得很幸福,幕府将军和天皇这样的大人物能有条鱼吃,也已经算是难得的改善伙食的机会了,而四只脚的动物的肉,按当时的观念,则是只有从事粗重体力劳动的“贱民”才会去吃的……于是,当年只吃大米的日本人,可谓是整个地球上没有遭遇战乱和饥荒的所有民族中营养状况最差的了,所以大陆人称呼日本人为“小日本”其实言不为过,因为江户时代日本成年男性的平均身高只有150厘米出头,身高1米68的明治天皇竟被认为是“身材魁梧”,个中状况可见一斑。

更糟糕的是,只吃米饭不光营养不良长不高,还容易得上怪病。19世纪日本贵族社会中流行一种“脚气病”,这可不是大家现在所知道的那种脚上长水泡脱皮,奇痒无比,需要用“达克宁”药膏来治疗的真菌感染,而是因为维生素缺乏而手足无力,体虚气喘,病情严重时甚至卧床瘫痪不起。原因就是,当时粮食产量增加,使得大米可以被精加工,使吃口更好。而稻谷在被制成精白米时,含有维生素B1的外壳就被一起磨除了,反过来,只吃得起糙米的下层民众反而很少患上所谓的“脚气病”。而大陆有钱人虽然也吃精白米,但是可以从各种大鱼大肉里补充足够的维生素,所以也很少患这种病。

因为米饭在日本人的生存过程中的地位无法取代,因此在研究日本历史时,“大米”几乎就是个核心关键词。在明治之前的诸侯割据时代,领主“大名”的经济实力,就是通过其领土上能够生产出多少大米来衡量的。幕府政府的财政收入,也以大米计算。于是,大米就成了粘合整个社会的胶水,整个经济因此被称作“米本位”。

简单来说,在明治维新之前的“江户时代”,日本“封建”社会经济运行的机制是这样的:农民种植水稻,并将收获的稻米总量的四到六成以税收的方式缴纳给领主大名,能够收到的米的数量以“石”来计算,一石相当于中上等肥力的水田一亩的产出,约合今制150-200公斤,恰好可供一个成年男子食用一年。于是,根据领土大小的不同,稻谷产量在1万石以上的领主有资格被称为大名,而除了幕府将军本人之外领土最大的诸侯,封地在日本西北部加贺地区(今石川县)的前田氏家族,大约可以每年收获100万石的大米。这么多大米,大名们即使个个都是“大胃王”也吃不完,所以,得有其他去处。

去处之一便是给手下的武士发工资。设想一下,你作为一个江户时代下级武士,每个月领工资都要去扛N袋米的滑稽场景。而武士都集中居住在城市里,要过日子至少要有开门七件事,光有米是不行的,于是武士要把吃不完的米卖给商人,换来现钱,来购买其他生活用品,包括一些奢侈消费品。而这些日用品则是由同样居住在城市里的手工业工匠提供的,同时,武士和贵族闲下来也会去剧场看个戏之类的,于是他们也要用一部分的闲钱来打赏那些“男优”和“女优”们……日语中“优”字的意思只是演员而已,大家可千万别想多了。而工匠和演员也要吃饭,他们赚来的辛苦钱也要拿去从商人处购买糊口的米粮,于是,以大米为纽带,以商人为中枢的整个经济闭环就这么形成了。
(江户时代的日本市容,大致如下图)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所以,在那个时代,米价就和今天的股价一样,是牵动江户(也就是今天的东京)和大阪等大城市里人心的事,大米价格过高和过低,都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造成社会失去稳定。而问题在于,大米这种农产品的价格是很难稳定的,天气、政局和运输条件的影响,都会使米价发生波动。顺便一提,如今大家天天在看的K线图,其实就是当年卖米的日本商人用来记录一段时间内米价波动状况的图形工具。而今天所有的K线形态分析理论,在两个多世纪之前也已经是成套的成熟理论,很惊讶是不是?那就对了!更让你惊讶的是:当时已经有了大米期货和米价期权市场,整个现代金融业的各种工具,有这么一小半都是日本人在大米市场上做文章发明的。难怪日本人也会把华尔街的所在地美国叫作“米国”,有米就是有财嘛!

甚至,幕府政府在18世纪时,也曾经采取过具有现代宏观调控意义的“反周期”政策,也就是丰年在市场上收购大米入库,在荒年再往市场上抛售库存大米的方式,来试图维持市场价格稳定,江户幕府的第八代将军德川吉宗更是因为积极推行此政策而被称作“米将军”,但是政府最终仍斗不过奸商,到了幕府后期,整个国家经济日益被崛起的商人阶层把控。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风气变得奢靡浮华,许多武士大名因此入不敷出,被迫向商人借债。封建经济秩序也就此走向解体。

虽然一个时代已经远去,但是日本人的大米情结却一直延续至今。事实上,如今日本山多田少,人力昂贵,种植粮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该国至今却有一个死规矩,那就是在收成正常的年景,要保证“主粮”大米的全部国产化,简单来说就是“禁止一粒大米进口”,哪怕国产米的价格比国际同等产品贵上好几倍。素来口无遮拦的日本财务大臣麻生太郎此前就曾说过一句名言:日本大米和中国大米哪个贵,这是老年痴呆症患者都知道的常识……他于是便得罪了日本国内数量众多的老年痴呆症患者及其家属。顺便一提,日本作为全球人均寿命最长的国家,也有着比例最高的老年痴呆症发病率,这也就难怪过个年都能有那么多老人吃年糕噎到。关于老年痴呆这个话题,以后再和大家慢慢展开再说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汇通财经无关。汇通财经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且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风险与责任。

下载汇通财经APP,全球资讯一手掌握

0

行情

欧元美元 1.0417 -0.0057 -0.54%
英镑美元 1.2530 -0.0058 -0.46%
美元指数 107.48 0.42 0.39%
美元人民币 7.25 0.01 0.08%
美元日元 154.78 0.25 0.16%
现货白银 31.304 0.533 1.73%
现货黄金 2,714.43 44.98 1.68%
美原油 71.18 1.08 1.54%
澳元美元 0.6500 -0.0010 -0.16%
美元加元 1.3980 0.0007 0.05%
上证指数 3,267.19 -103.21 -3.06%
日经225 38,283.85 257.68 0.68%
英国FT 8,262.08 112.81 1.38%
德国DAX 19,322.59 176.42 0.92%
纳斯达克 19,003.65 31.23 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