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并显示,中国2015年1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升1.6%,升幅符合预期,且略高于前值1.5%;1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5.9%,降幅略高于预期值5.8%,但与前值一致。
汇丰银行
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称,中国12月CPI上升1.6%,升幅略高于11月但符合预期,雨雪天气增多,蔬菜等价格上涨推高食品通胀是CPI微升主因;尽管基数有利,但PPI降幅毫无改善,工业部门通缩严峻;2015年全年CPI和PPI分别录得1.4%和-5.2%,远低于14年水平;需求不足导致通缩升温是16年内首要风险,政策宽松及供给侧改革应同时发力,力抗通缩。
招商证券
招商证券固收团队孙彬彬、高志刚指出,中国12月通胀水平继续回升,但整体比较弱势,2016年上半年掉头向下的风险较大,未来不排除再度打开降息空间,但货币政策仍以维稳为主,保持适度宽松,基本面边际改善对当前利率水平或将带来更大的上行压力,整体来看,利率风险大于流动性风险,短久期好于长久期,建议杠杆优先、控制久期。
申万宏源
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称, 中国随时可能降准降息,现在人民币贬值预期强,资金流出多,资金价格上升对经济增长不利,为扭转这种预期,必须通过降准降息干预,维持2016年六次降准,两次降息的判断。
海通证券
海通证券宏观团队姜超、顾潇啸称, 中国12月工业通缩持续,人民币贬值预期下资金大幅流出,均需要宽松货币保驾护航。但降息降准已连续两月缺席,原因或在于货币宽松属于典型的刺激需求侧的政策,而非目前政府大力提倡的供给侧改革,因此16年或需降低对货币放水的预期,以防风险为首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