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通财经APP讯——2015年全球各大主要央行各展风采:年度关注“焦点”——美联储更是在2015年的最后一次议息会议上不负众望的加息25个基点,给翘首以盼的投资者吃下一颗“定心丸”,为2015年划上圆满句号;欧洲央行则在今年伊始时,便大胆推出量化宽松政策(QE),在12月的会议上更是进一步加大刺激力度(降息并延长QE实施时间)。
日本央行也不甘落后,在12月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微调了资产购买计划,加大了刺激力度;中国央行更是展现了不一样的魄力:一年内降息降准五次;加拿大央行、澳洲联储和新西兰联储亦推出了不同程度的宽松政策;唯一岿然不动的便是英国央行了,尽管市场普遍预计英国央行将在明年成为继美联储之后第二个加息的主要央行。
不过,美联储虽然启动了加息周期,但全球其它央行却反其道而行之:欧洲央行、日本央行、中国央行以及澳洲联储等一再强调有进一步方宽政策的空间,而英国央行已经明确表示不会受到美联储加息的干扰——预计2016年各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分歧应会愈演愈烈。
而随着货币政策分歧加大,美联储今后的每一次加息,可能都会给金融市场带来一场风暴。目前,市场普遍认为,美元有望继续走高,非美货币和大宗商品价格或继续承压。法国兴业银行便表示,这将使得欧元兑美元跌至平价,黄金或许成为美联储加息的牺牲平,在2016年跌破1000美元/盎司的大关。
不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若想抓住各国央行行动所带来的交易机会,必须先对各大主要央行的“前世今生”有所了解:下文便从各央行的“当前政策”、“2016年政策展望”和“2015年政策变化”三大方面,全方位的为读者展现了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日本央行和中国央行的“前世今生”,为读者进一步了解这些央行、提高投资获利机会提供便利。
美联储
一、当前政策:美联储于2015年12月17日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至0.25%-0.50%,同时将贴现利率上调至1%。并且,美联储在会后声明中强调,当前状况允许循序渐进加息,加息决定为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一致决定的,且实际利率路径将取决于经济前景与数据,预计逐步加息有助于经济增长。
二、2016年政策展望:美国12月利率预期点阵图暗示,该行明年将升息四次,每次25个基点。与9月会议的点阵图相比,2016年底联邦基金利率预期中值维持在1.375%不变;2017年底联邦基金利率预期中值由9月的2.625%下调至2.375%,2018年底联邦基金利率预期中值由9月的3.5%下调至3.25%;其中点阵图预期的2016年加息速度快于此前市场的中值预期。
美联储2015年12月利率预期点阵图:
美联储2015年9月利率预期点阵图:
另外,亚特兰大联储主席洛克哈特曾在去年12月22日示,美联储逐步加息的意思就是每隔一次利率决议加息一次。美联储一年召开八次议息会议,因而按洛克哈特的话计算,也能得出美联储明年将加息四次。
美联储12月议息会议后的路透调查显示,华尔街大型银行预计美联储下次升息将在2016年第一季度。
三、2015年政策变化一览:美联储在2015年共召开了八次货币政策会议,除了在12月的货币政策会议中决定加息外,在之前的七次货币政策中均维持利率不变。
美联储2015年八次货币政策决议结果一览表:
而有许多投行,在2015年伊始,就预计美联储最早将于6月加息,而之后由于美元走强,非农就业数据也偶有滑坡,以及经济增速不及预期等因素,导致投行一再推迟对美联储的加息预期。虽然美联储最终于12月启动了加息,但与各大投行今年年初时所预期的时间相比,真可谓是“千呼万唤始出来”,也难怪有些投行称美联储加息令人“望穿秋水”!
欧洲央行
一、当前政策:欧洲央行(ECB)在2015年12月3日的会议上,宣布将存款利率降低10个基点,至0.30%,并维持主要再融资利率于0.05%不变,边际贷款利率维持在0.30%不变;且欧洲央行行长的德拉基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还宣布,将量化宽松(QE)实施期限延长至2017年3月,并扩大债券购买范围以包括地区及地方政府债。不过德拉基并没有如市场所预期的那样,宣布扩大QE规模(即购债规模)。
二、2016年政策展望:总体而言,欧洲央行推出的刺激举措小于预期,让投资者倍感失望。不过,由于美联储已经如期加息,这可能助欧洲央行一臂之力,降低了其进一步采取行动的必要性。
尽管德拉基及其他欧洲央行官员在会后亦强调,如有必要将进一步扩大宽松政策,但路透调查中的受访分析师认为,欧洲央行明年采取进一步宽松举措的几率仅为40%,因美国启动近10年来的首次加息后,欧元料将继续承压。
而如果欧元贬值持续较长时间,对欧洲央行来说可谓有双重好处,一方面会提振区内出口,另一方面还会帮助其提升通胀。更重要的是,市场对美联储加息的反应较平静,表明投资者接受这两大央行政策迥异的情况,使得欧洲央行可以保持政策稳定。
三、2015年政策变化一览:欧洲央行2015年采取措施可谓大胆,德拉基无愧“超级马里奥”这一称号。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基在2015年1月22日货币政策会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将扩大资产购买规模至600亿欧元/月,从3月开始实施,且购买计划持续到2016年9月。然后,在3月5的货币政策会议宣布于3月9日开始启动资产购买计划,并且之后在一直努力推进该购债计划的同时,还强调如有必要将进一步扩大刺激计划,且最终于12月的货币政策会议上进一步扩大刺激力度。
欧洲央行2015年八次货币政策决议结果一览表:
英国央行
一、当前政策:英国央行在2015年12月10日的货币政策会议上以8:1的票数维持基准利率在0.5%不变,同时以9:0的票数维持资产购买规模在3750亿英镑不变,不过委员麦卡弗蒂连续第四个月投票支持加息25个基点。
二、2016年政策展望:尽管美国近10年来首次升息,为英国央行采取类似行动扫清了道路。即便如此,英国央行行长卡尼似乎并不急于跟进升息。另外,面对接近于零的通胀率、低迷的薪资增长,以及英国主要欧元区贸易伙伴的超宽松货币政策,卡尼已经强调,不一定会追随美联储主席耶伦的脚步升息。
金融市场走势显示,英国央行将于2016年底至2017年初升息,但路透调查的多数分析师认为英国央行将较早行动,时间点落在明年第二季,如今卡尼面临的挑战,就是要确保在未来几个月发出正确的信号。
三、2015年政策变化一览:英国2015年全年货币政策均维稳,不过自8月货币政策会议开始,委员麦卡弗蒂就一直投票支持加息25个基点。
英国央行2015年货币政策决议结果一览表:
日本央行
一、当前政策:日本央行在2015年12月18日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宣布,维持货币政策不变,并承诺以每年80万亿日元的速度扩大基础货币,且将购买日债平均到期年限的范围扩大至7-12年,同时将在现有ETF购买计划基础上,根据新计划每年再购买约3,000亿日元ETF。
二、2016年政策展望:虽然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2015年12月24日表示,日本央行仍有政策工具可以继续实施货币宽松措施,但是由于美联储已经加息,且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已处于极度宽松状态,预计若美联储明年的加息频率和幅度符合市场预期,那么日本央行可能不会实施进一步的宽松政策。三菱东京日联银行(BTMU)便认为,日本不会再新推宽松政策,日元料走上反弹道路。
三、2015年政策变化一览:日本央行2015年共举行了14次货币政策会议,不过除了在12月18日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对资产购买组合进行了微调,其它时候均维持货币政策不变。不过需指出的是,日本审议委员木内登英从今年1月21日的货币政策会议开始,便一直投票反对维持货币政策不变,且从4月8日的货币政策会议开始提议将QQE规模降至45万亿日元/年,但该提议遭到多数委员否决。
日本央行2015年货币政策决议结果一览表:
中国央行
一、当前政策:中国央行2015年10月23日宣布,为了进一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自10月24日起降息降准:其中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5%;同时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17.5%。虽然此次为中国央行年内第五次降息降准,不过由于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且增长潜力并没有政府所希望的那么好,此次降息降准亦在情理之中,并不令市场特别意外。
二、2016年政策展望:虽然中国央行在2015年采取大幅度的降息降准措施,但是由于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且信贷增速不佳,市场仍普遍预计中国央行在2016年可能继续降息降准。路透12月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有80%的机构预计中国央行未来三个月会下调准备金率——这显示降准预期持续高涨。不过,由于中国央行目前利率水平并不算太高,是市场对中国央行降息的预期并不是特别的浓厚。
此外,彭博最新的调查亦显示,多数经济学家预期中国货币政策明年仍有进一步宽松的空间:预计到2016年底,中国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将降至3.85%,低于目前水平0.5个百分点;存款准备金率将降至15%,低于目前水平2.5个百分点。
三、2015年政策变化一览:中国央行2015年为了刺激经济发展,共降息五次,每次为0.25个百分点;降准亦五次,除4月一次性降准1个百分点为,其余每次均降准0.5个百分点——但总体而言,中国央行该年放松政策的步伐和力度均非常大。
中国央行2015年政策一览表:
【年评】2015全球央行各展风采,2016年政策分歧或加深
宵婷
2016-01-06 18:31
来源:【原创】
本文共2859字 | 预计阅读: 10分钟
汇通财经讯——2015年全球各大主要央行各展风采:年度关注“焦点”——美联储更是在今年的最后一次议息会议上不负众望的加息25个基点,给翘首以盼的投资者吃下一颗“定心丸”,为2015年划上圆满句号;欧洲央行则在今年伊始时,便大胆推出QE,在12月的会议上更是进一步加大刺激力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汇通财经无关。汇通财经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且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风险与责任。
下载汇通财经APP,全球资讯一手掌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