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称,毫无疑问,决策者们可以松一口气了——他们终于将市场关注的重点转向了加息后的政策路径,而且没有引起强烈的市场反响;不过,从最新的“点阵图”来看,他们对于可能的利率决策结果仍然存在广泛分歧,因此中期利率轨迹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文章进一步指出,每次新点阵图发布时,2016年的中值点都会渐次走低,但这一格局在今年12月份被打破了:中值点稳定在1.375%,相比之下,今年3月份的中值点为1.875%,6月份降至1.625%,9月份会议降至当前水平;从点阵图上的中值点来看,在12月份加息后,美联储会在2016年和2017年分别加息100个基点,然后在2018年再加息87个基点;决策者预计要到2019年才有可能达到中性联邦基金利率(3.5%)。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显示,市场人士预计明年只会加息两次,或者也可能是三次。
文章还表示,尽管2016年的中值点没有改变,但著名经济研究机构BI Economics仍然预计明年的累计加息步伐会放缓,有三个因素有可能成为进一步降低2016年年末目标的催化剂:第一,金融环境发生破坏性的紧缩;第二,2016年经济增速逊于决策者当前预期的2.4%;第三,决策者决定通过缩减资产规模来收紧金融环境,比如说结束或减少再投资。
文章还称,美联储似乎还没有就加息后的资产负债表政策达成一致,不过纽约联储主席William Dudley暗示,这项政策可能会在联邦基金利率接近1.0-1.5%时启动(从目前的利率指引来看,这可能会发生在2016年末或2017年初),随着资产负债表规模开始收缩,决策者想必就会降低加息频率,以免出现不受欢迎的实际货币紧缩步伐加速的局面。
文章称,美联储点阵图显示每个自然年度结束时联邦基金利率的预期水平,说明了预期的累计变化,但其间的路径仍然存在不确定性;点阵图是匿名的,但通过对公开讲话的分析和解读,BI Economics推断出了图上各点对应的FOMC成员,相应地,各个点也大致符合BI美联储范围内的鹰派-鸽派评级。以下分析适用于最新的2016年点阵图预测。
文章指出,有些点很好辨认,因为范围的两端有哪些决策者已是众所周知的事情;Jeffrey Lacker、Esther George和James Bullard是最鹰派的成员,而Charles Evans、Lael Brainard和Daniel Tarullo最为鸽派。推断出点阵图上谁在哪个位置是具有启发意义的,因为FOMC有投票权成员发出的信号有时候与整体结果是相悖的。事实上,2016年就是这样,而且表明美联储的行动步伐可能会比点阵图显示的整体结果更慢。
文章也指出:在以前几次对点阵图进行调整以便只反映FOMC有投票权成员的观点时,政策信号都会更倾向于鸽派,因为2015年最鹰派的点对应的普遍是无投票权成员;明年,美联储会有一位鸽派、两位温和派和一位鹰派成员离开,代之以三位鹰派和一位鸽派成员;然而,尽管这种人员变动明显偏向于鹰派,但有投票权成员的中值点依然维持在1.125%,反映出加息次数会比官方预测和整体中值点(1.375%)显示的水平少一次,从有投票权成员的中值点来看,FOMC明年只会加息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