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通财经APP讯——
囧闻第179期:
昨天小编和大家提到的是,美国近年来的粗钢产量平均每年只有8000多万吨,不仅在总量上只有天朝的十分之一,甚至按人均来算也只有天朝的不到一半。这看起来似乎非常不可思议,但实际上也在情理之中。
对比一下钢铁原料的去处,可以惊奇地发现一个事实,美国铁路总里程在一个世纪之前的1916年就达到了42万公里的峰值,而后路网却在不断萎缩,到现在只剩下了26万公里,但天朝在即使发动了“高铁大跃进”之后,也仍只有10万公里铁路里程,所以,新的建设需求就要消耗大量的钢铁,这一进一出的差距就是惊人的。而另一个方面的比较结果则是:中国钢铁材料的另一个消费大户——住宅建设业,在美国也根本就不是什么消费钢铁的大户……
小时候看童话《绿野仙踪》,对其中剧情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里面的龙卷风不光可以把人吹跑,还能房子吹上天之后再摔下来,把邪恶的女巫压死。当时想到的,就是妈呀这龙卷风该有多厉害,千万可别让小乖乖我给遇见了……长大之后才知道,那美国的龙卷风固然是够厉害,但是更厉害的问题则是美国人的房子不结实,就像《三只小猪》里猪老大用稻草搭的猪窝一样,被肺活量巨大的老狼一吹就倒……虽然,老美的木头房子比草窝还是要结实多了,但是老天爷发脾气时的肺活量却也不是老狼能比的。于是一场风灾之后就一地狼藉,便也不是什么意外状况。
而在美国住房市场的年度成交量中,有多达80%以上都是这种木结构的独立式或者半独立式住宅,使用钢筋水泥搭建的大型多层高层公寓楼只占很少一部分。其实,相比起使用水泥或者砖瓦砌成的房子,木结构别墅的居住体验反而更加舒适,这样的建筑就好像一座天然的空气调节器,住在里面感觉四季如春,冬暖夏凉,自然十分舒适。
美国木结构房屋历史悠久,至今仍为人们首选的主要结构之一。事实上,木结构房屋有着美观、舒适、节能、环保和施工期短等特点,并且因其自身的结构特性,能充分按照个性化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更符合美国人追求个性化的心理特征。这和中国许多城市内在上世纪70-80年代修建的样式千篇一律,一不小心就会走错门的老公房更是有天壤之别。而美式木屋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弱不禁风,使用的轻质建筑材料减少了自身重量负载,反而使得建筑物经久耐用。只要不遇上龙卷风那样的不可抗天灾,美式木屋能历经数代人居住而使用状况良好,比在2008年中国四川省地震中倒塌的那些“假装有钢筋”的“现代化”建筑物强多了。
而之所以大部分美国人都住在木头造的轻飘飘的“House”里,而不是在住在天朝式的水泥箱子里,主要还是因为国情不同。美国地广人稀的基本特征,意味着除了纽约市中心这样的特例之外,大家都可以有足够的空间把住房平铺开,而不是像港口待运的集装箱一样一排排一层层叠起来。上世纪在汽车文化推动下的“郊区化”进程,更是让中产阶级以上的民众都选择住在市郊宽敞的独立式住宅里,把市中心留给了老弱病残和社会边缘人群。所以,美国的城市格局是:穷人住城里,富人“挤”郊外……当然,像亿万富翁地产商、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这种把自己的豪宅安在50层的大楼的顶端的人,却也是异类。
于是,所谓“美国梦”中的一项,就是能够在城郊拥有带独立花园草坪的木头房子,以及与之配套通勤的私人汽车,最好再养一条大个子的宠物狗(顺便一提,在美国养狗的前提也是需要拥有自有产权的独立式住宅,一般的城市公寓楼都不让养狗)。而这样的生活方式是以相当高的能耗为代价的。不计往返于市内工作地点和市郊住宅区的通勤汽车燃料费用,光是普通美国家庭,一年用电量即高达1万多度。这让小编叹为观止,因为小编在上海独自租住的20平方米小公寓,逢春秋季节不开空调时,每月用电仅30多度,电费账单也就20块钱,这还是因为小编有不随手关灯陋习才造就的。不过也难怪,美帝的屋子实在够大,如果一开空调或者暖气之类的,那电表字数走得像飞起来一样也并不奇怪。
所以,不同的地方养育出了不同的文化。在人口密度居高不下,建筑物也因此鳞次栉比的东亚地区大城市,从高层楼上纵身一跃可能是自寻短见最快的途径,但是这一招在美国除了纽约和芝加哥等地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就吃不开,因为寻死者会发现在那里根本就无楼可跳。反过来,当年香港人还发明了不用开煤气,却能同样制造煤气中毒死亡效果的自杀新法,那就是所谓的“烧炭”,紧闭门窗后把烧烤用的木炭点燃,待其耗尽氧气后即发生不完全燃烧,产生剧毒而无味的一氧化碳,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死去。不过,如果是美式的大宅子,这个方法可千万别试,因为很可能烧了一整夜,卧室里的空气还没用光,只有在香港的鸽子笼住宅里,这种人不知鬼不觉的寻死法才能奏效。
和美国的郊区化相对的就是,中国大城市很早就出于保护耕地的目的,冻结了一切新建别墅项目,于是,或大或小的钢筋水泥笼子,就成了几乎每个有志于过城市生活者的归宿。修建这样的住宅,也才是天朝年产10亿吨钢铁的最大归宿。大家唯一的区别也就是自己住的笼子有多大,笼子的楼层有多高,笼子的位置离市区有多远而已……这种仍在相当程度上抹杀了个性的居住环境,和当年的单位福利分房相比,虽有进步,但仍延续着一种历史惯性……
当年分房时,住房面积是根据家庭人口数字而定的,因此没有什么讨价还价的余地,大家纠结的问题也就只剩下了楼层高低,在那个没有电梯的年代,大家评判的标准是:一楼二楼脏,三楼四楼美,五楼六楼爬断腿,七楼八楼上不去水……在这种情况下,分房的结果就变成了:一楼二楼老弱病残,三楼四楼有职有权,五楼六楼平民百姓,顶楼住着傻冒青年。
(下图就是那个年代建造的民居的普遍风格……)
当然,对于没有电梯的居民楼,建到七八层高已是极限,从罗马时代到19世纪的巴黎,住宅楼的层数也基本维持在这个水准,当时的规律一般是:富人住楼下,越是贫穷的阶层住得越高。原因很简单,爬上爬下本来就很累,而且那个时代还没有管道自来水,你可以脑补提着大水桶爬上六楼的痛苦状。
略为讽刺的是,在木结构建筑占绝对主导的中国古代,多层建筑是稀有物,这和西方自罗马时代以来就在城市里盖楼房的传统正好大相径庭。但到了现代,双方反而到了个个儿,在美国人纷纷住在平房木屋时,天朝内地的城市却陷入了“以高为美”的新式审美偏好其中,甚至一首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所唱的歌词便是:城市的高度他越变越快,上海让我越看越爱……于是,水泥森林景观便不可避免。
而许多国人第一次出国,面对“在美国,只有穷人才住高楼”这一状况,也会觉得三观尽毁。这和“以钢为纲”的经济观一样,实在都是刚刚富裕起来的土豪对经济的肤浅认识……而在本该是遍地蒙古包的鄂尔多斯草原,突然建起了一座用水泥堆砌,却鲜有居民的“鬼城”的状况,则是对这种经济模式和思维下达的直接审判书。
(汇通网全球囧闻栏目每日汇总全球政经领域各种奇闻异事,以助各位在繁忙工作与紧张投资之余愉悦身心。这个世界本来就不靠谱,何须那么认真?)
【全球囧闻】美国“土豪”们为啥都不住大厦却住木棚?
美城
2015-11-18 01:08
来源:【原创】
本文共1718字 | 预计阅读: 6分钟
汇通财经讯——(汇通网全球囧闻栏目每日汇总全球政经领域各种奇闻异事,以助各位在繁忙工作与紧张投资之余愉悦身心。这个世界本来就不靠谱,何须那么认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汇通财经无关。汇通财经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且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风险与责任。
下载汇通财经APP,全球资讯一手掌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