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囧闻】今年又是大丰年,农民增产后如何增收?

美城 2015-10-20 00:34 来源:【原创】
本文共1633字  |  预计阅读: 6分钟
汇通财经讯——(汇通网全球囧闻栏目每日汇总全球政经领域各种奇闻异事,以助各位在繁忙工作与紧张投资之余愉悦身心。这个世界本来就不靠谱,何须那么认真?)
汇通财经APP讯——

囧闻第158期: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小编刚从意大利赶回来第一天上班,就赶上了中国发布三季度GDP这件“大”事。而之前小编也对大家吐槽过,13亿人、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大国,偏偏每个季度都能赶在全球主要国家中头一个发布GDP数据,能化不到三星期就把经济数据统计得一清二楚,看来天朝统计部门的工作效率也真是高到能让懒散的西方国家同行望其项背啊……而发布的GDP增长数据也是不偏不倚,同比增长6.9%,比前值略低点,比大家预期的略高点,总之都是八九不离十,让市场空头和多头都高兴不起来,也不至于太失望。对于这个数据的状况,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小编自己还是先信了。

事实上,因为大家都基本“猜”到中国GDP数据永远不会和市场预期偏差太多,因此,数据发布后国家统计局发言人对经济运行状况的表态,就反而成了大家更关注的地方。而统计局新闻稿中的大部分措辞,比如制造业放缓而服务业加速这样的状况,本也在大家的预料之中。因此,反而值得一看的就是其一开头所强调的:农业生产形势较好!

事实上,近年来,每年秋收前后的三四季度国民经济运行状况报告,都会以“农业生产形势较好”一段作为开场白。不过,所谓的“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经只有5%,所以,即使农业生产“多收了三五斗”,对于整体经济的影响仍可以是忽略不计,这意味着中国人已经告别了“靠天吃饭”的时代。像如今的印度这样,整个国家的大政方针都要仰赖于雨季雨水丰歉状况的场景,对于中国已是遥远的过去的回忆,这一点,无论如何是值得庆贺的。

虽然,全国范围内的秋收还在进行中,但今年开春以来全国总体天气状况基本仍属风调雨顺,没有大范围洪水、干旱、持续酷暑高温或者异常霜冻天气的状况,却已经暗示着2015年对于中国农业而言又将是一个特大丰收年。小编昨天在从浦东机场搭乘磁浮列车回市区途中,看到的路边农田丰收在即的景象,就颇为醉人。丰收在即的稻田绝对是人间最美的景色之一,而对于辛劳了一年的农民而言,这也是最好的慰藉。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然而,虽然又一年的空前丰收已成定局,但是农业在中国整体经济中的地位,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不重要过。和现在大家在经济领域关注的的焦点在于如何解决“产能过剩”状况不同,在历史的绝大多数时期,经济和社会危机是由于天灾人祸所导致的“农业产能严重不足”而造成的,每次造成此状况,都会造成饿殍遍野的惨状。即使在盛唐时代的富庶江南,诗人白居易的笔下照样有“衢州人食人”这样令人读来毛骨悚然的句子。所以,每一个中国人的祖先都挨过饿,“民以食为天”的紧箍咒以文化和生理双重基因的方式刻入了大家的骨髓。这也就是为何在主打粮农问题上米兰世博会上,发明高产杂交水稻的袁隆平老先生的画像被供奉在了中国馆最显要的位置。因为对于国内来说,没有比吃饱饭更重要的事了……

而这种文化基因也被代代相传下来,至今,在中国文化中,浪费粮食仍被认为是十恶不赦的罪孽,甚至连吃饭本身都是一件具有神圣意义的大事。国人的大多数正式社交活动,至今仍要在餐桌上才能顺利进行,这样的餐桌社交被称美其名曰“饭局”……你看看,连吃饭都能是一个局,可想而知其背后的文化积淀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难怪有学生默写古文时会串了词,写成:“有朋自远方来,尚能饭否?”人家朋友大老远而来,不就是为了蹭一顿饭吗?朋友来了连饭也没得吃的话,那么友情也就可以到此为止了。

所以,经历过食物供给不足的饥饿年代的老人们,面对粮食的感情常带有我等无法理解的执着。比如,小编年迈的外婆就很反感小编在喝完方便面之后把剩下的汤汁顺手倒进马桶的行为,认为此举对食物大不敬,可能会带来“天打五雷劈”这样的严重后果,并一再告诫说,剩饭菜只能倒进垃圾桶或者洗碗池。其实,无论倒进洗碗池还是倒进马桶,最终都是流进同一根下水道,不同点就是后者管径更粗更不容易堵……但在代沟面前,这种解释基本等于徒劳。

同理,去年秋收季节,有个专搞行为艺术的组织,收购了沪郊农民种植的两亩成熟在即的水稻,连夜将其移栽至市中心南京路的花圃中,来进行所谓的艺术互动展演活动,此举也受到了许多市民,尤其是老年市民的批评,认为如此“糟踏”粮食于情难忍,于是主办方只好请来种植这些水稻的农户,在展演结束后再把稻谷就地收割,方才有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虽然,艺术家把稻子从农民手中收购来时,可能花了比市面上的稻谷贵得多的价钱,于经济上并无可指摘之处,但在那些经历过饥荒时代的过来人眼里,把粮食当作道具而不去喂饱更多人的做法,根本就是一种罪过。

所以,今年有农民在崇明岛的稻田里独辟蹊径,巧妙制造了艺术化的“稻田怪圈”的做法,也多多少少引起了一些争议,但如今拿来表演艺术的舞台不是稻田,而是普通的草坪,恐怕就不会有这样的质疑声……说到底,摆脱农业时代的匮乏经济只需要技术上的进步和政策上的扶持配合,而民众内心中对食品匮乏的那种不安全感,却要更久的时间才能消除。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比如,在被“边际效应”经济学理论洗了脑的小编看来,在自己明明已经吃饱的情况下,多余的一口剩饭,倒进下水道是浪费,但硬着头皮硬撑着吃下去,或许是更严重的浪费。总之,浪费这个行为不是发生在我把饭倒进马桶的一刻,而是发生在我不小心高估自己胃口往电饭锅里多舀了一口米的那一刻。把自己的胃当作下水道,吃饭的边际收益即为负值,这又何苦?

然而,不光是普通人有这样的想法,作为政府也传承了民间在粮食问题上的不安全感,这也就是为何在房价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政府“18亿亩耕地”的红线仍然坚持不松动,同时,在明明没有全面自然灾害和大规模战争威胁的情况下,国家储备粮库仍然被塞得满满当当,甚至不惜进口粮食补充库存,导致在今年这样的特大丰年中,政府因为粮库“爆仓”而拒绝从农户处收购新粮,导致“卖粮难”和“谷贱商农”的状况再度发生。

当年叶圣陶的小说《多收了三五斗》形象地描述了旧时代农民在丰年“增产不增收”的困境,而这一困境在今天仍然在延续着。因为现代农业本质上仍是整体经济的一环,所以“产能过剩”在这个领域照样会出现。而分散经营的小农缺少定价自主权,更容易沦为受害者。解决之道之一是将农业与金融捆绑,将农产品期货化,以对冲价格波动风险。同时,扩大农户的经济规模也能更有效地提高其抗风险能力。

一个发达国家,绝对不会有中世纪面貌的贫穷农村,而农业实现现代化,是整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最后一环和必由之路。跻身富国的标志便是农民的收入水平持平甚至高于普通的市民,而作为一个有着七千年农耕史的大国,日后迈出这一步,也将是势在必行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汇通财经无关。汇通财经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且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风险与责任。

下载汇通财经APP,全球资讯一手掌握

0

行情

欧元美元 1.0417 -0.0057 -0.54%
英镑美元 1.2530 -0.0058 -0.46%
美元指数 107.48 0.42 0.39%
美元人民币 7.25 0.01 0.08%
美元日元 154.78 0.25 0.16%
现货白银 31.304 0.533 1.73%
现货黄金 2,714.40 44.95 1.68%
美原油 71.18 1.08 1.54%
澳元美元 0.6500 -0.0010 -0.16%
美元加元 1.3980 0.0007 0.05%
上证指数 3,267.19 -103.21 -3.06%
日经225 38,283.85 257.68 0.68%
英国FT 8,262.08 112.81 1.38%
德国DAX 19,322.59 176.42 0.92%
纳斯达克 19,003.65 31.23 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