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10月9日)《上海证券报》称,四大国际铁矿石生产商之一的必和必拓9月份以私下议标方式,对两船铁矿石采用了上海钢联(my steel)的62%澳洲粉矿指数进行定价。这是四大国际铁矿企业第一次在定价时采用中国指数。据了解,除必和必拓外的另几大国际矿山也在和上海钢联谈判,讨论采用上海钢联指数的可能性。
中钢协负责人近日透露,必和必拓(BHP)首次采用中国指数定价铁矿石,这意味着中国定价铁矿石迈出了第一步。

必和必拓此前都是参照普氏指数定价。上海钢联的铁矿石指数和普氏指数编制方法趋同,但取样不同。普氏指数样本多采自外企,而上海钢联样本则多取自中国钢厂、贸易商的采购市场成交价。对比显示,两者年度差价稍有差异,上海钢联铁矿指数比普氏指数低0.3美元/吨。
目前普氏指数主导市场定价,然而由于普氏能源与矿山的关系,人为影响市场价格的嫌疑等问题,一直备受中国业界的质疑。作为全球最大铁矿石消费国,中国一直在争取铁矿石定价权以打破国外的指数垄断,从而改变我国的钢铁产业在成本端受制于人的局面。
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认为,增强我国铁矿石期货的国际定价影响力,建立能客观反映市场真实供需关系的基准价市场,于国于民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直接降低国内企业铁矿石购进成本。其次,有利于规避国内企业汇率损失。再次,增强我国铁矿石期货的国际定价能力,进而实现铁矿石国际贸易以人民币结算,有利于助推人民币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