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澳洲联储公布其青睐有加的澳元汇率模型之后,高盛指出,澳洲联储模型当前对于澳元被过分高估的估计与其对澳元半年评估预测中的结论一致。
继澳洲联储(RBA)公布其青睐有加的澳元汇率模型之后,高盛(Goldman Sachs)也发布了对澳元汇率的预期,称其未来六个月澳元兑美元预期为0.67——与澳洲联储看法一致。
尽管此次关于澳洲联储理想澳元模型的更新没有变化,有趣的是,模型当前对于澳元被过分高估的估计与高盛对澳元半年评估预测的结论一致。对比高盛与澳洲联储建立澳元模型的长期方法也同样有趣。
高盛表示,其模型评估期内的澳元稳定性相当突出,而这也是澳洲联储文件中的要点。两者之间的差异在于,高盛模型并不依赖于相对利率作为长期变量,而是根据Meese的建议,以“货币模型”的方式寻找一个更深层次的参数,在一个变量中巧妙地结合无抛补利率平价(UIP)理论、购买力平价与货币市场均衡。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处理主要发达国家量化宽松策略及澳洲环境里的银行业独立的利率上升的框架。通过集中考察相对货币供应增长和相对经济增长,它实质上捕捉到了量化宽松策略促成系统信贷活动扩张和支持产出扩张的相对成功。

相比之下,澳洲联储试图通过集中观察长期债券收益率差来捕捉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影响,尽管澳大利亚与G3实际债券收益率之间有很强的协同效应。
高盛的最终长期变量是未对冲的资本流动的总和(组合债务流量+欧债净发行+净股本流量)。这一变量与汇率的组合平衡理论相一致,灵活地捕捉到了全球各央行外汇储备多样化资金流动相对于民间部门资本流动的相对重要性,而这也是当下一个热门的议题。
高盛的短期变量也有别于澳洲联储,除长期变量滞后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之外,高盛为澳元投机性头寸建立了一个机制。高盛的模型似乎比澳洲联储模型有更好的解释力,尽管两者使用的评估技术只有些微的差别,并且时间跨度不同。
澳洲联储的模型也许更为透明,也似乎产生了一条相似的评估真实汇率的路径。虽然高盛同意澳洲联储的观点,认为明确声明一个特定的模型优于另一个模型的意义不大,但高盛相信自身的方法有强大的理论作为基石,并且能很好地梳理非常规货币政策、外汇储备多元化以及资本流动的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