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创始人兼执行主席马云周二(9月30日)表示,中国储蓄率和向消费导向型经济的过渡,意味着中国可以抵御全球经济放缓。他指出,中国观察家们关于中国的预言通常总是错误的。
“美国人民对中国经济没必要如此担忧。”马云在年度克林顿全球倡议会议(Clinton Global Initiative)上说,当你认为中国是个问题时,中国会变得更好,但当你对中国有过高的期望时,中国就真是一个问题。”
尽管有中国国内经济放缓已经引起广泛讨论,但马云说,中国有一个美国没有的特性,可以帮助中国度过经济的艰难时期。
马云解释称:“通常的观点是,中国经济不好,所以中国的消费量将很低,实际上完全相反。你美国人喜欢花明天的钱,也许还包括别人的钱,但是中国人爱存钱。”

马云说,中国消费者是世界上最大的储蓄者之一。事实上,世界银行的排序中,2013年中国的储蓄额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高达50%,居全世界第四位。前三位分别为科威特、百慕大和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
同时,2013年美国的储蓄额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只有18%,比哥伦比亚还低,而但高于纳米比亚。
马云因而表示,“中国人多年穷怕了。因而赚了钱就放在银行里,以备急需。因此当经济不好的时候,中国人仍然有钱可花,美国人不这么做,因而经济不好就担心了。”
马云说,中国政府在近年已经采取很多措施推动经济发展,但在消费经济中最大驱动力很可能还是来自企业。
他说,“中国政府在扩大投资,出口方面非常强劲,然而对国内消费需求的刺激还是太弱。”而他补充说,“现在是私营企业大行其道的时代了。在过去的20年中,政府控制能力强大,现在,在政府主动撤除对经济的过多控制这一背景下,企业界的机会来了,如何真正拉动消费就看我们的了。”
一些市场观察人士对中国政府引领经济转型的的能力表示担忧,担心如果中国出口下降,经济可能会软着陆。但马云则认为,中国经济转型带来的好处更多。他强调,“我们之前一切为了出口,付出的代价是空气和水都被污染,环境恶化—现在我们转而进口,一切将会好转。所以,现在一个很好的机会,伙计们,为机会喝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