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第二次贬值让市场困惑不已;
人民币兑美元最终跌幅在10%左右;
美元、英镑以及那些流动性较小的货币最难熬;
美联储9月份加息突然变得很渺茫;
人民币贬值让澳元成为最疲软货币
亚市早盘,中国央行将人民币每日固定汇率大幅下调千余点,市场观察人士将此称为“第二次贬值”。从理论上来讲,中国央行只不过是根据市场的供需关系来评估币值——但是,与前一天的收盘价相比,这种看似第二次贬值的跌幅着实让市场人士困惑不已,此前众人都认为人民币贬值是“一次性”,接下来的走势应该是受市场供求关系所驱动。
显然今天人民币再次跳水出乎市场意料,分析人士认为汇率应该会接近前一天的收盘价,而且“市场”会让汇率在未来几个月内井然有序地逐步走软。然而,连续两天的大幅下滑意味着市场很难去评估这场贬值的规模与速度。倘若一周内贬值5%之后中国央行会否就此收手?抑或央行目标是贬值20%?笔者预计人民币此番贬值会在不久的将来一如它在某个不可知的价位开始贬值那样迅速结束(美元/人民币可能探至6.80区间
,这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期间的汇率,波幅在10%左右)
与每一次货币贬值事件相比,市场对于人民币贬值的最初反应一直大相径庭,从美联储反复推行量化宽松,到日央行扩大质化和量化宽松,再到今年年初的欧央行最终也实行量化宽松。最初,市场欢喜不已,所有印钞计划都意味着大量流动性涌入高风险资产。不过,市场对于此番人民币贬值的第一反应是坐立不安,因为这意味着中国会出口新一轮通缩压力。但是根据市场上述逻辑——难道贬值最终不也意味着其他国家会印制更多钞票?也许最后的寄望是稳定风险偏好,但是要实现这种寄望显然遥遥无期。
那么,在风险情绪下滑的环境下,美元、英镑以及那些流动性较小的货币最难熬。美元与英镑承压是因为加息预期脱离轨迹,美国2年期国债收益率几天前还逼近周期高点,现在已经逼近1个月低点,而美联储9月份加息突然变得很渺茫。
图表:美元/日元
风险情绪是驱动欧元/美元的关键因素,而美元/日元已经摆脱下行趋势,因为人民币贬值对于所有货币而言是利空消息。不过,“通常”市场人士认为美联储利率预期与风险情绪下滑会明显打压美元/日元。有鉴于此,且关注125.00区间,首个支撑在124.50区间。

G10主要货币表现:
美元:人民币贬值影响到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美元因此承压。
欧元:不确定性笼罩市场的环境下,欧元成为最大收益者,尽管势头有些过猛,但是在风险偏好回温之前,汇价未必会反转。
日元:风险情绪下滑,日元出现反弹势头,而美联储利率预期前景渺茫则支撑日元——留意美元/日元会否出现下行反转。
英镑:且看日内公布的数据在当前环境下还能否产生影响,如果风险情绪持续下滑,英镑也面临下行风险。
瑞郎:尽管人民币贬值已经让市场焦虑不安了,但是瑞郎居然继续走软,且这种势头会持续不变。
澳元:人民币贬值的最大受害者,澳元/美元逼近周期低点0.7250
加元:对于商品货币而言,人民币贬值是否比美元走软更为关键?对于油价来说确实如此,油价下滑就是利空加元的消息,但是美元/加元去向未明,汇价陷于1.30-1.32区间。
纽元:人民币进一步下滑,纽元/美元跌破0.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