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机构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声称,在进口价格比生产价格下跌得更慢的时期,中国的GDP平减指数被低估了,因而也就高估了实际GDP。他们认为,实际GDP被高估了1-2个百分点。而当GDP未经价格变化的调整时,增长率比去年要低2个百分点。
虽然,至少从表面上来看,中国经济正以引人注目的7%的速度增长,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并且刚好处于政府的年增长目标轨道上。但是,通过表面现象看本质,中国的经济可能实际上正以慢得多的速度增长。根据彭博搜集的数据,当GDP未经价格变化的调整时——即所谓的“名义GDP”,经济正以比去年低2%的速度增长。从真实的基础上来看,或者说如果把通胀的因素考虑进去的话,GDP结果看起来就要好多了,仅仅比去年的速度慢0.5%。
一个被人们吹捧的解释这种差距的原因是中国政府错误计算了所谓的“GDP平减指数”,这是一个大范围衡量经济中价格水平的指标。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 Ltd.)声称,在进口价格比生产价格下跌得更慢的时期,中国的GDP平减指数被低估了,因而也就高估了实际GDP。凯投宏观的首席亚洲经济学家、前英国财政部的中国经济顾问Mark Williams在一份报告中写道:虽然这个观点表面上来看有点不好理解,但有其影响依旧很重要:如果平减指数被低估了,而名义GDP增长没有被低估,那么对实际GDP增长的报道就将高于其真实的水平。”换句话说,中国在计算整个经济的价格变化时,没有计算进口价格的增长。
对于中国经济数据的怀疑并非新生事物,经济学家们常常置疑,季度GDP是否精确反映了现实中的经济活动。中国国家统计局的官员们从他们的角度,捍卫了他们的数据,并且不同意凯投宏观的分析。然而,凯投宏观坚持他们的分析。该公司同意,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低迷期后,中国经济可能已经稳定下来了,或者甚至加速了——只是以较低的速度而已。
他们认为,第二季度,基础部门(例如农业和服务业等行业)的平减指数上升了,而第二产业的平减指数则跟随了生产者价格的通胀水平(即总体上下降,参见下图——中国统计局近年来PPI指数图表)。而且,不同于第一季度,进口价格并没有出现大的变化。他们说,“我们仍然认为,其中存在问题”。

Williams在其报告中称,“因此,就如同在第一季度中一样,我们认为实际GDP被高估了1-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