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陆家嘴论坛”于本周五(6月26)在上海开幕。中国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在论坛上表示,央行将进一步推动资本项目可兑换,抓紧启动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QDII2)境外投资时点,拓宽境外人民币回流渠道,提高境外投资者投资国内资本市场的便利性。上海自贸区将率先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中国跨境支付系统一期将在四季度运行。

范一飞在2015陆家嘴论坛上指出,经济新常态下金融开放表现为资本项目可兑换有序推进,以及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不断上升。随着一系列金融开放政策的实施,距离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目标越来越近。
他表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要实现与自贸区改革的联动,争取率先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进一步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使人民币成为全球主要的交易储备和定价货币。
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央行推动的中国跨境支付系统一期已经完成建设,正在进行测试,计划于今年四季度运行。这一系统将对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他引用数据称,2015年1-5月份人民币跨境收支占本外币跨境收支的比重上升到27.7%,为中国第二大跨境支付货币。同时人民币国际使用逐步扩大,2015年4月人民币继续保持第五大支付货币地位,市场占有率上升了2.07%。
此外,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作用初步显现。2015年一季度,上海自贸区人民币跨境使用累计金额达到583.67亿元。1-5月份,上海地区的人民币跨境金额达到1.01万亿元,在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当中排第一位。
范一飞称,央行和有关单位进一步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主要内容包括:打通个人跨境投资渠道,推出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QDII2)境外投资试点;完善沪港通,推出“深港通”;修订外汇管理条例,取消大部分的事权审批;提高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资本市场的便利性等等。
中国央行此前发布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指出,将进一步拓宽人民币跨境投融资渠道,稳妥扩大境内企业境外借用人民币试点范围,并考虑推出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QDII2)境外投资试点和“深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