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自一年前就已开始下挫,此次油价崩跌是历年来最严重的跌势之一,而跌势背后的原因到目前依然没有改变:原油供给仍然处于过多状态。石油产量继续增长,而曾经是市场中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的能源消费大国--中国的经济前景却变得黯淡。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创纪录的产量以及伊朗有可能恢复原油出口,都让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几乎可以肯定油价将进一步动荡。

油价溃退迄今为止已经延续了七个月。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从每桶116美元滑落到今年1月时的大约45美元/桶。虽然此后油价小幅回升,但尚无迹象表明,OPEC维持高产将美国页岩油等竞争对手挤出市场的策略已足够改变市场的基本面。
PVM油市分析师沃尔高(Tamas Varga)表示,真正不利的改变是OPEC日均产量从去年的2979万桶增加至目前的超过3100万桶。这是过去12个月最重大的基本面变化。
美国能源资料协会(EIA)本月公布的数据显示,自去年第二季末以来全球汽油供应过剩的情况一直没有得到改善。目前产量与消耗的对比已经增加超过一倍,至260万桶/日。
麦格理石油与天然气全球策略主管德维韦迪(Vikas Dwivedi)表示,就供需平衡而言,情势尚未拨云见日。因此从某种层面来说,该机构认为整体状况正在恶化,而且可能还有更多石油尚未进入市场。
伊朗正与主要大国进行会谈,试图在月底前就该国核计划的妥协达成协议,此举可能令伊朗的制裁解禁。此前由于受到西方国家制裁,伊朗2011年日均原油出口量由300万桶降至不到100万桶。
交易员表示,万一伊朗在年底前恢复正常供应,那么通常第四季会发生的季节性库存量下滑情况恐怕不会出现,并阻碍市场的重新平衡。
别押宝中国
此外,油市从2015年底至2016年初会的变化趋势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中国。
由于新车大量增长令汽油需求大增且政府增加战略储备,中国石油进口六个多月来一直保持在接近纪录高位的水平。
然而尽管一些分析师认为中国需求将保持强劲,但迹象显示随着经济增长速度降至数十年来最慢水平,中国对原油的需求正在放缓。
汇丰银行亚洲经济研究联席主管范力民称,市场不应把宝押在中国经济今年稍后将反弹上。虽然中国政府想了各种办法刺激经济增长,但迄今为止没有奏效,而这也可能进一步影响能源需求。
中国5月份石油进口较上年同期下滑逾10%,创下2013年11月以来最快降幅,汽车销量也出现下滑。
全球经济前景也变得暗淡一些,世界银行对2015年的展望从增长3%下调至2.8%,敦促各国“系好安全带”。
由于油价下跌,很多分析师预计石油供应商产量下降,尤其是对价格敏感的美国页岩油生产商。但即便生产商减少钻探并停止部分生产,石油产量仍然居于高位,因已钻探的油井开始运营,生产商压缩成本留在市场上。
与此同时,OPEC的产量接近纪录水平,出口大国沙特(沙乌地)甚至曾暗示会进一步增产。OPEC本月决定维持产量不变以保住市场份额。
由于产量势将持于较高水准,因此石油需求的变化就更为重要。
永久性供应过剩?
EIA预计供应过剩的情形将至少持续到2017年,但也有人认为,过剩期可能持续更久。
能源谘询机构Mathyos Japan的Tom O'Sullivan称,发达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石油强度迅速下降,将是势不可挡的趋势。他还强调,过去30年中国的能源强度减半,接近完全发达经济体的水准。能源强度(亦称单位产值能耗)是指产生一单位GDP所需消耗的能源量。
国际石油巨头BP公司本月在其年度展望报告中称,去年或可视为能源业的转捩点。目前世界各地依然有充足的石油蕴藏量,而发现能源新来源的速度将快过能源消耗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