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指出,芬兰在发达国家中较高的排名,掩盖了该国国内经济的大量不足之处。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就将导致芬兰经济在未来许多年内陷入持续缓慢增长的困境。
IMF芬兰代表霍夫曼(David Hofman)在一次采访中表示,从国际排名上来看,芬兰确实表现很好,但这不代表芬兰在每一方面都做的很好。良好的整体排名是不够的,因为排名的依据并不一定涉及如创业或获得信贷等重要元素。
经过三年的经济衰退之后,芬兰人民的愤怒已经达到顶点,并在4月份的大选中令前总理斯图补(Alexander Stubb)领导的政府黯然下野,代之上台的是承诺要带领芬兰实现业务驱动式的经济增长的席比拉(Juha Sipila)--一个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

霍夫曼指出,下届政府可能不会有很大的余地来使用刺激政策以支撑需求,实现经济复苏必须通过改变经济的基本框架来实现。结构性改革已经成为政府必须促进芬兰的经济增长的主要的手段,霍夫曼表示。没有这样的改革以及对改革措施的坚定实施,芬兰经济很可能将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保持缓慢的增长态势。因此,财政政策现在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
芬兰经济部表示,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芬兰的工资水平已经超过德国和瑞典高达20个百分点。工资缺乏竞争力将把芬兰今年的失业率推升至8.9%,达到北欧地区的最高水平。
在全球产业转型的重压下,目前的芬兰似乎得了“诺基亚综合症”。曾经推进国家经济发展的各大企业在国际竞争的重压下早已败下阵来。一度领导电子消费行业的诺基亚公司不再存在,曾经作为维持芬兰出口增长关键的造纸商们也变得默默无闻。
芬兰国际排名并没有充分反映其面临的经济挑战,IMF指出。芬兰在2014-2015年度对144个国家进行排名的经济论坛竞争力指数中位于第四位。该排名由结构竞争力决定,其中包括腐败程度、研发投入以及教育质量等因素。在其他的调查中,芬兰则表现较差。瑞士国际管理发展研究所(IMD)的竞争力报告中,芬兰在60个国家中排名第18,落后于其他北欧国家。
席比拉表示已经意识到了未来的挑战,但警告说任何解决方案都需要长达十年之久才能见效。单单修复芬兰与其他欧洲国家之间的工资差距就需要长达十年时间。芬兰在国际竞争力排名上的成功并不代表着芬兰企业有强大的竞争力,此前,席比拉4月25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芬兰跨国公司的表现非常出色,但是对芬兰经济的推动作用已经不再奏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