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3月24日)发布的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部门增长降至11月来最低。3月初值的读数为49.2,低于2月终值50.7,也低于市场预期的50.7。在数据发布后,香港恒生指数下跌了1.1%,而上证综合指数则自高位跳水,一度重挫逾2%。
接下来会怎么样?中国经济会进一步恶化吗?

瑞士信贷陈昌华上周到北京,总结认为中国可能已经见底了。
我们都知道中国经济在放缓,但为何节奏如此之快?陈指出了两点原因,都与投资有关。
第一,中国商业房地产市场正在拖慢经济。中国商业地产销售占GDP的12%,比8%的国际平均水平高出50%。如果中国商业地产对经济贡献回落到全球评级水平,那么在今后的两年这一趋势势必将继续带来负面影响。
第二,政府官方的消极态度,导致2014年投资项目罕见的低竞争率。反腐败行动遏制了地方官员增加投资者的意愿,而政府去年同时在进行财政改革,迫使地方政府通过购买市政债券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问题,而不是表外融资平台,这在各地方财政方面引起了一些短暂的混乱。
如果第一点因素为结构性而不可避免的,第二点因素则是暂时性的,显示有上涨的可能:
第一,鉴于财政赤字的比率已经从2.1%上升到2.3%,2015年财政政策非常宽松,2014年余留下来的财政盈余为1124亿,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以借新债还旧债。
第二,要求地方政府与央行各部门在2015年将其2.7万亿的存款用来刺激经济,否则这些存款将被没收。
第三,春节前昔工业部门的库存降至24年来最低,尤其是当全球商品价格稳定,可能很快就会补库存。
最后,中国通常经济见底与利率达到峰值之间有9个月的之后。普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Weighted?average?IR)在2014年9月达到峰值,之后有所下降。如果可以确定那是最大值,那么很可能中国经济已经见底,并且将在今后的几十年里保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