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1月9日)市场分析人士指出,“深港通”理论上看起来不错,不过可能经受与沪港通相同的命运,除非中国方面改变规则。
媒体报道称,李克强总理1月5日在深圳考察时强调,“沪港通”后应该有“深港通”,不过投资者并未过度兴奋。“深港通”料基于现行的“沪港通”之上,在去年饱受争议后,“沪港通”取得了平淡的成功。
在前二十个交易日里,“沪港通”的港股通,即投资者买入在上海上市的A股,占日均配额的25.3%,不及预期。与此同时,沪股通占日均配额仅为4.5%。

法国农业信贷(Credit Agricole)高级经济学家和策略师科瓦尔奇克(Dariusz Kowalczyk)在谈及股票保存在交易商名下,而非客户名下的惯例时表示,投资者有太多有关现存“沪港通”的技术疑问,特别是在托管平台方面。
欧洲主要的基金尽监管机构,卢森堡金融监管委员会(CSSF)阻止大型基金参与,因担忧该体系未能在托管银行破产时对投资者施加保护。
“沪港通”使海外投资者远离的另一原因是,要求投资者在香港出售A股时,在股票成交当天办理好股票和价款清算交割手续,即T+0(回转交易)机制。
瓦尔奇克认为,除非对海外投资者的技术程序发生改变,否则“深港通”料不会比“沪港通”成功。
Newedge Financial董事侯伟(Fraser Howie)表示,第二个边境贸易机制可能引发不确定性,因存在新规则。现行的股市连接是香港和上海交易规则的混合,因此出台一套全新的深圳交易规则将混淆事实。
“深港通”的成交量可能也受到近期“沪港通”优于大市表现的冲击,该指数为2014年全球表现第二佳,涨幅为53%。瓦尔奇克提出疑问,为何要远离看涨的在岸市场,而步入离岸市场?
亮点
知名外媒和亚洲证券业与金融市场协会(ASIFMA)近期的白皮书显示,“深港通”料比“沪港通”吸引更多的海外投资者,因“深港通”聚焦于科技和消费板块的小盘股。对部分投资者而言,深圳上市的企业在长崎内更好的体现中国的经济增长。市场大部分体现了企业初期的特征。与之相反,A股反应了大部分国企的特征。
去年升值逾15%的纳斯达克式的小盘企业指数,深圳创业板指数,也可能提升市场需求。
侯伟认为,关注深圳1500支股票中哪些会准入“深港通”是有趣的,最有趣的是观察深圳创业板指数中的哪些股票会获得准入。预计政府将允许所有股票加入,并让投资者做出选择。
并称,目前深圳的小型企业股价不便宜,市盈率为100倍。投资者可能不得不设想小盘股将受到追捧,不过最终可能只是买谣言,卖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