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沪通,全称为港沪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乃于去年11月17日正式推出,表面上,目的在帮助港中两地投资者购买对方的股票,但更实际功用当然是刺激上海A股市场的成交、确立跨境股票交易的人民币结果机制、与及创造人民币的需求,尤其最后一项,相信更加是中国汇率改革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
中国的汇率改革,其实始于1979年,先将人民币大幅贬值八成,1994年将人民币官方定价与外汇调剂价的所谓双轨制,改为单一的管理浮动汇率制,钉住美元,直至10年后,于2005年兑美元一次过升值2%,再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定价,以为可以对冲美元贬值的风险,同时也展开人民币近10年的升值。不过,虽然花了35年时间去改革汇率形成机制,中国要到近年才不得不触踫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
事实上,随着人民币在过去10年的升值,中国的经常帐状况已备受影响,从2007年占GDP比例10.1%,下降至2011年上半年的2.8%,反映过去藉汇率贬值刺激出口,工资低廉吸引海外资金流入的时代已告终,必须为经济增长的持续找出新的动力来源。
要实践人民币国际化,关键就在人民币的国际需求,必须扩大人民币在国际间的使用,包括来往帐的结算和作为储备货币等。根据国际结算银行(Bank of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的数据,人民币的全球成交量,在2013年于所有货币中排第9位,占全部货币的交易约2.2%,虽然比2010年同一调查已大幅提升,但比起第8位的墨西哥的2.5%还要少,更遑论其他主要国家,与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系及世界工厂的称呼毫不相配。
为此,中国近年与不少国家签订双边货币互换合约(Bilateral Swap Agreement),包括英国、俄罗斯、阿根廷、香港、瑞士、泰国、哈萨克等26个国家,定立人民币的回流机制。不过,机制设立之后,扩大人民币需求却是另一回事,透过港沪通吸引外资和港资购买A股,或许能担心部份角色,但更大的需求,当然是来自于国际贸易的结算,这将取决于向中国出口的国家是否愿意接受中国买家用人民币付款,说到底就是信心的问题。
经济实力和财政状况,当然是给予外国对人民币信心的因素,但有研究部告指出,若提高人民币的含金量,将有助提升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可能。
目前,人民币的币值,主要由多种主要储备货币作支撑,根据市场的部份分析,中国的外汇储备包括:美元62%、欧元23%、日圆4%、英镑4%及其他多国货币,当然,若美元和欧元处于过去的强势,人民币也可由此提供信心,但经过国际金融海啸及欧债危机之后,投资者对美元和欧元的稳定性也变得没有那么确定,故此,中国增加黄金储备以确立人民币的稳定,近年成为市场不时讨论的话题。
根据世界黄金局的数据,中国自2009年大手购入黄金之后,于过五年所持有的黄金储备为1054吨,为全球第六位,但是,所占储备比例却只有1.1%。

着金砖四国中的俄罗斯从2007年起不断购入黄金:

市场普遍估计中国实际上也在持续吸纳黄金,反映在与香港的黄金贸易数据中,单在2013年已输入1170吨,此外,亦有统计指中国曾经在2009-2013年期间从美国金矿及中介公司购入1664吨,加上在2013年自行生产428吨,故此,已经累积超过3000吨。
不过,以中国目前的储备总额约39000万亿美元计算,要追及日本的持金比例,或许近年的购入数量已大致可达,但如要达到其他发达国家,可能还须购入更多,这将视中国的国家领导阶层如何去判断黄金储备对其实践外汇改革的重要性,一念之间,或会对目前处于偏淡的黄金走势带来逆转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