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村证券(Nomura)在周四(1月1日)的报告中指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每个季度都会公布全球央行的外汇储备明细。本周IMF公布了2014年第三季度数据,据此可以观察到全球央行的外汇储备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

野村解释称,一般来说,全球央行都有着各自外汇储备的固定配比目标,且当某个货币币值下跌时,他们会增持该货币持有量以稳定该币种价值份额。在2014年第三季度,虽然欧元兑美元汇率大幅下滑,但包括十国集团(G10)和新兴市场国家的央行都没有增持欧元,反而小幅抛售欧元。
根据IMF今日公布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季报(COFER)显示,欧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份额下降了1.5个百分点至22.6%,为创纪录最大单季降幅。

(图一为全球央行总的外储改变量,包括价值改变量,红色为发达国家,灰色为新兴市场及发展中国家)

(图二为全球央行第二季和第三季经价值调整后的外储流量,红色为发达国家,灰色为新兴市场国家)
野村指出,全球央行外储构成的这一变化绝对称得上是个大事件,这表明各国央行已经开始对外储资产组合进行重新配比了。这意味着欧元以往在1000亿美元左右的相对稳定的资金流在第三季度并未实现。
野村在报告中称,如果这确实是一种新趋势的话,欧元在2015年初的跌势可能会加速,私营部门减持欧元也将驱动这一跌势。
北京时间14:50,欧元兑美元报1.20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