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旧金山联储本周发布的报告显示,虽然美国股市当前气势如虹,但这可能只是最后的疯狂,而此后,上世纪50-60年代出生的战后“婴儿潮”世代集体步入退休年龄的状况,将使得股市热潮也随之退烧。因而,旧金山联储指出,美联储当下或许需要采取行动,来使美国股市在此后尽量地实现“软着陆”。

旧金山联储的调查显示,人口结构,尤其是抚养比状况与美国股市平均市盈率状况关联紧密,因为股市的投资者往往以年富力强且有固定职业收入者为主,老人、儿童和家庭妇女参与度相对较低。而在其他国家这一状况也有所存在,比如1990年代之后日本股市长期低迷,除了受到经济低迷的影响之外,也受到了该国人口加速老龄化的冲击。
研究显示,老年人往往对投资风险偏好更低,其资金会更多流入低风险的债券市场,而非股市。因而,虽然已临近退休年龄的“婴儿潮”世代正掌握着相当整个社会相对而言最大比例的财富,但这些财富可能会在此后数年间不断从股市流出,受此影响,美国股市平均市盈率会从2013年的17倍腰斩至2025年的8.23倍,虽然,经济增长和企业利率状况的改善意味着股指不会同市盈率一同被腰斩,但一定幅度的回调,同时宣告持续多年的大牛市终结,却无法避免。
鉴于中年人与退休的老年人在投资心理上的巨大落差,该机构因而使用了40-49岁中年人和60-69岁老年人的比率(简写为M/O比)来衡量股市投资者的活跃状况,而下图则显示了各G7国家在1954年至2010年的M/O比水平,并基于联合国的人口预期数据推算到2010年。在美国以外的一些国家,老龄化的状况将在此后相比而言更加触目惊心,除了上文提到的日本之外,德国和加拿大加速老龄化的状况也令人揪心。这意味着全球发达国家人口老化的前景会对美国股市构成更多的负面影响。

股市市盈率水平和M/O比的线性对应关系可见下图。而除了M/O本身之外,股市市盈率也和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率呈现明显的负相关性。

因此,美国总体劳动参与率因为人口老龄化而下降的状况虽然帮助降低了总体失业率,但对于股市乃至整体经济状况的前景,却并非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