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银美林研究报告的计算显示,欧美日三大央行美元提供的流动性(主要来自欧洲央行及日本央行宽松),在2015年将回归到“比今年峰值水平还要高出1500亿美元”的水平。但这将仍不足以完全安抚市场,因三大理由表明,欧洲央行及日本央行的合力宽松也不及美联储退出QE的影响。

纵观全球主要央行,并非所有的量化宽松(QE)政策的创造力都“平等”,对于还处在QE大浪潮中的日本央行和欧洲央行而言,其宽松政策的全球影响力可能会明显弱于美联储。
因而,投资者们可能需要将更多目光放在QE资金的来源上,而非QE规模上。
美银美林( 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驻纽约的全球利率及货币主管David Woo称,日本央行和欧洲央行增大资产购买规模的市场影响,不大可能会抵消美联储结束QE带来的市场影响。
他在11月3日报告中的计算显示,日本央行上周五(10月31日)意外加快基础货币扩张步伐,将令其2015年资产负债表规模额外膨胀(add another)7300亿美元。
该报告的计算还显示,欧洲央行的资产支持证券及担保债券的刺激举措,料将令其资产负债表每年膨胀4100亿美元。
因而,虽然美联储已停止了850亿美元/月的QE3政策,但欧美日三大主要央行每月累计提供的流动性(主要来自欧洲央行及日本央行宽松),在2015年将回归到“比今年峰值水平还要高出1500亿美元”的水平。
报告指出,这(上段所指)可能会令2015年任何市场利率上升程度都受限,但这将仍不足以完全安抚市场,因美联储主席耶伦及其同僚们正考虑削减其资产负债规模一事。
美联储影响力优势的“三大法宝”
美银美林该高管认为,美联储的全球市场影响力明显优于日本央行及欧洲央行,主要有三大原因:
(1) 美元及美债在全球金融市场中扮演“基准角色”;
(2) 日本央行最新的批评更多是关于国内事务,如政府养老金投资基金(GPIF)的改革,而非暗示日本央行希望填补美联储结束QE的流动性缺口;
(3) 德债和日债收益率已处在接近零的水平,因而其央行购买债券的影响力空间受限。
结果是,即使欧洲央行及日本央行释放更多流动性,投资者们可能将更倾向于更“严厉”的解读不良美国数据(如非农就业数据),而非认为这暗示经济恶化从而引发更多宽松刺激预期。
美银美林数据显示,年初以来,差于预期的美国非农就业报告给标普500股指带来的每日平均回报率是0.7%,这是自2005年以来,疲软数据引发股市情绪乐观程度最高的水平。
现在,若坏消息终究还是被看做坏消息,那么可能意味着将迎来更高的市场波动率及更高的风险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