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10月13日)经济学家指出,本周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数据的疲软或进一步拖累全球经济增长趋势的后腿,并拖累市场表现。
周一将公布中国9月贸易帐及外汇储备,周三(10月15日)将公布中国9月实际外商直接投资(FDI)及9月CPI(消费者物价指数),若此轮数据疲软,或引发市场对中国政府是否需要执行额外宽刺激政策。

上周由于德国进出口数据疲软,导致全球股市承受巨大卖压,因市场对欧元区本以缓慢的经济复苏进程忧虑加剧。若本周中国经济数据再度不及预期,避险情绪料继续蔓延于市场。
德国联邦统计局上周四(10月9日)公布数据显示,德国8月季调后贸易帐盈余意外大幅收窄至141亿欧元,因8月出口月率降5.8%创2009年1月全球金融危机高峰以来最大降幅。在欧元区整体景气不振及海外危机冲击下,德国经济显露疲态的迹象再添一笔。
北京时间周一10:00将公布中国9月贸易帐,市场预期9月进口年率下跌2.7%,为六个月来跌幅最大。出口方面数据较为乐观,预期9月出口年率由8月的上涨9.4%涨至11.8%。
上周五(10月10日)穆迪分析(Moody's Analytics)经济学家们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国7月和8月贸易盈余分别录得记录高位,预计9月数据较为温和。较高的出口和下降的进口水平推升贸易盈余。我们认为进口的水平过度。部分商品价格已经反弹,提升了进口成本并拉低贸易盈余水平。”
同时,周三将公布中国通胀数据,或提升中国需求放缓的市场忧虑。
澳洲国民银行(National Australia Bank)表示,预计中国9月CPI年率上升1.7%,料为四个月低点,低于8月的上升2.0%。
穆迪分析指出,“中国的通胀压力仍较小。食品供应增多拉低食品价格。房地产市场降温使房地产成本稳步下降。预计9月这些因素仍存在。在中国政府开始实施更广泛的宽松政策前,预计中国通胀水平料不会反弹。”
此外,在8月录得记录低位后,中国外商直接投资料继续疲软,因房地产市场降温和近期人民币升值。
其他地区表现
本周印度将公布9月CPI和批发价格报告。
花旗(Citi)经济学家们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在有利的基数效应和部分蔬菜价格正常化的综合作用下,我们预计印度9月CPI放缓至增长7.1%,8月为增长7.8%。”
此外,周二(10月14日)新加坡将公布三季度国民生产总值(GDP),以及联储的半年度货币政策决定。花旗预计新加坡三季度GDP增长0.8%,二季度为小幅增长0.1%。
大部分经济学家预计新加坡联储将维持货币政策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