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软的8月PMI数据再次引发中国放宽政策的预期。高盛却认为,中国进一步放宽政策效应将逐步减弱,且代价是全球金融系统的稳定性恐遭冲击。该行称,随着宽松效应的减退,结果可能是产能过剩或供应过剩限制长期借款需求。
全球更好的增长已支持了中国经济复苏,而国内需求仍然疲软。
近期数据显示此前货币宽松的影响短暂,而且国内需求依然疲软。7月份特别是很多与国内需求的指标——包括投资、房地产和进口数据——均较上月数据恶化。工业产出反弹但这很可能只是反映了出口比国内增长更强劲。中国出口自去年以来明显改善,给国内需求下滑带来缓冲效应。
疲软数据引发市场对中国进一步宽松的预期,包括流动性宽松和降息。但是,近期经验暗示中国货币宽松可能对经济复苏提振效果有限。
【下图将给出说明】
1) 期限溢价(term premium)的上升抵消了流动性宽松措施对长期借款成本的影响

2) 社会融资总规模表现恶化,但增长仍保持稳定

3)在监管改善的情况下,市场尾部因素的占比明显下滑

高盛预计,中国整体政策立场依然偏于宽松,但预计并无进一步明显放宽的货币政策出炉。同时,提振中小企业及农业贷款的定向政策仍将继续。当然,近几个月以来高盛一直温和看淡中国经济表现。